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190
瑞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温春鸣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比较瑞替普酶(Reteplase,r-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瑞替普酶组(Reteplase组)和尿激酶组(UK组),分别予以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期病死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瑞替普酶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同时明显降低了其急性期病死率(P < 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瑞替普酶用于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瑞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70-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而发生坏死[1]。采取何种方法快速开通梗死的冠状动脉,给予心肌有效的灌注,挽救坏死心肌,减小梗死面积已经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观察瑞替普酶在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期病死率,以探讨其疗效及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6月共入选56例有溶栓适应证的、首次ST段抬高AMI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Reteplase)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5±6.8)岁;梗死部位:前壁心梗(包括前间壁)10例,广泛前壁心梗4例,下壁心梗11例,下壁合并右室心梗3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1±1.5) h。尿激酶(UK)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4±8.2)岁;梗死部位:前壁心梗(包括前间壁)9例,广泛前壁心梗3例,下壁心梗12例,下壁合并右室心梗4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5±1.7)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发病至溶栓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入选标准

    (1)持续胸痛大于30 min,硝酸甘油治疗后症状无缓解;(2)年龄≤75岁;(3)心电图显示相邻导联2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 mV,胸前导联≥0.2 mV,且至少在一个对应导联上有对应性ST段下移>0.05 mV;(4)发病在12 h以内,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的12~24 h,而且仍有严重胸痛及心电图ST段抬高仍然明显者可入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无溶栓禁忌证。

    1.3 排除标准

    (1)可疑主动脉夹层瘤;(2)2~4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做过外科手术,有创伤史或不能实施压迫止血的血管穿刺等;(3)有出血性脑卒中史及颅内肿瘤,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史;(4)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 > 180/110 mm Hg;(5)心源性休克;(6)有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1.4 治疗方法

    (1)溶栓前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 mg,顿服氯吡格雷300 mg,常规记录18导联心电图,立即查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凝血系列、肝功能、肾功离子、血糖,并查血型配血备用。(2)溶栓方法。Reteplase组:瑞替普酶18 mg(10 MU)溶于5~10 mL注射用水中缓慢静注(时间2 min以上),30 min后重复上量一次,注射时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UK组:尿激酶1 500 000 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30 min内静脉滴注。(3)两组均给予AMI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ACEI,部分患者用β-受体阻滞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症处理合并症。

    1.5 观察指标

    (1)胸痛减轻及缓解时间;(2)心电图:溶栓即刻记录18导联心电图,溶栓后2 h内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心电图,观察ST段回落的程度和时间;(3)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4)溶栓前及溶栓后每隔2~4 h抽血一次测定心肌酶谱(包括CK、CK-MB和肌钙蛋白)至24 h;(5)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呕血、咯血、血尿及颅内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变态反应,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观察35 d内病死率。

    1.6 疗效指标

    冠状动脉再通的间接判别标准包括:(1)开始溶栓后2 h内胸痛缓解或消失。(2)开始溶栓后2 h内抬高的ST段回落≥50%。(3)开始溶栓后2 h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4)心肌酶谱CK-MB高峰提前至发病14 h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0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