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6153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莫带弟 赵可文 吴巧贤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临床观察,以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方法 选取86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妊高组),对其临床表现与干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再选取50例血压正常的产妇予以对比研究,然后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经过干预治疗,与同期正常对照相比,妊高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出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增高,发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母婴并发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会对母婴造成严重危害,保持足够休息、补充营养、加强围生期保健,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是降低妊妊娠期高血压危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观察;治疗;早产;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714.2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058-02

    妊娠期高血压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对孕妇心、脑、肝、肾等器官均能造成一定损害,增加孕妇妊娠期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母婴生命。笔者收集了本院收治的86例妊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干预治疗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6例,年龄21~38岁,平均(31.5±4.7)岁,初产妇53例,经产妇33例,孕期26~40周,平均(33.4±5.2)周,单胎77例,多胎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1]确定的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本院同期50例正常产妇的分娩情况和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年龄22~36岁,平均(32.0±3.5)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孕周36~40周,平均(38.0±1.0)周,单胎45例,多胎5例。

    1.2 观察方法

    统计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并总结患者临床表现,同时根据患者症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确保孕妇得到充足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波动较大者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密切监测母体情况,监测尿蛋白和胎心音;给予吸氧,尽量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儿供血供氧情况,充足蛋白质饮食,全身水肿者控制食盐摄入量,发现子痫前期患者尽快解痉降压,强心利尿,扩充血容量,静脉缓慢注射硫酸镁,必要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全。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86例患者大多以不同程度的水肿就诊,入院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出现蛋白尿,血压上升到160/110 mm Hg可确诊为子痫,主要累及器官有心、脑、肝、肾等,表现最多的为高血压86例、蛋白尿74例、头痛头昏55例、水肿42例,见表1。

    2.2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婴结局及其与正常产妇比较情况

    入院后经过积极治疗,产妇情况好转,其中剖宫产71例(82.56%),早产22例(25.58%),低体重儿12例(13.95%),共有3例患儿因早产、低体重、严重窒息死亡,与同期正常对照相比,剖宫产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出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2.3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并发症

    妊高组母婴并发症有胎儿窘迫28例(32.56%),胎膜早破11例(12.79%),产后出血21例(24.4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是由免疫因子、遗传因子、细胞毒性因子、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血管内皮损伤是医学界公认的发病因素中心环节之一,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均会引起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血管舒张因子减少,血栓素等收缩因子增多,致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而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3],其病理基础为全身小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引起各脏器灌流减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起的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心力衰竭、子痫及胎盘受损产生的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母婴并发症[4]。本次研究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也集中于上述症状,证实了本病小血管痉挛的病理基础。本病主要治疗原则为绝对卧床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利尿、扩容等,硫酸镁是目前临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能够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缓解脏器损伤,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输注速度,避免镁中度,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昏、恶心、抽搐等症状,考虑发生子痫前期或子痫的可能性,孕妇抽搐时间越长,胎儿缺氧越严重,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越高,应尽快给予镇静、抗惊厥、控制抽搐,必要时采取措施终止妊娠,剖宫产为首选方式[5],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主要依靠宣传孕期健康教育,开展围妊娠期和围生期保健工作,指导孕妇高蛋白饮食,注意钙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保持足量休息和愉悦心情,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将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降至最低[6]。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5-370.

    [2] 刘爱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2011,39(3):367-370.

    [3] Muy-Rivera 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