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362056
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PDCA护理模式组),每组各27例,对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和家长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家长对护理效果恶化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效果较佳,患儿家长对其满意度也更高。

    [关键词] PDCA护理模式;小儿支气管肺炎;综合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121-02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护理目标是尽早缓解其症状体征,促进机体康复。临床中除治疗干预措施对疾病的影响外,护理在配合治疗及促进患儿康复中的效果也较为明显[1],但是小儿患者多对治疗及护理等措施存在抗拒情绪,因此在护理模式的选取方面应在改善患儿治疗态度方面进行着重考虑[2]。本文中笔者就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PDCA护理模式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0.4~9.8岁,平均(3.5±0.4)岁;病程1.5~6.0 d,平均(3.3±0.5)d。观察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0.4~9.9岁,平均(3.4±0.5)岁;病程1.5~6.2 d,平均(3.4±0.4)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用药方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儿症状体征方面的对症护理及相关知识宣教,主要为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相关知识宣教,尽量减轻患儿的不适感。观察组则采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整个护理程序的实施均采用“PDCA”的模式进行,即首先对护理预期目标进行制定,然后根据每位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措施,严格进行实施,然后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将评估结果加以总结分析,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对优势则进行改进,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PDCA”过程,对于每项护理措施均采用此种循环模式进行解决。后将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和家长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3 临床评价标准

    (1)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由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评估,以患儿对于治疗、检查及护理措施均存在明显的抗拒情绪及抗拒行为为治疗依从性较差;以患儿对于治疗、检查及护理措施均存在一定的抗拒情绪,但是经过干预可顺利完成上述措施为治疗依从性一般;以患儿对治疗、检查及护理措施均无明显抗拒情况,上述措施可顺利进行或配合进行为治疗依从性较佳[3]。(2)家长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均采用由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每个方面的评估均包含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非常满意度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佳率比较,P > 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佳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及高发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及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对其治疗应及早进行,另外治疗的目标不仅包括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尽量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减少疾病对患儿的不良影响也是考虑的重要方面。除治疗干预措施对疾病康复效果及速度的影响,护理对于患儿的这些方面的影响也较大。国内外较多研究均基本肯定了护理对于患儿恢复速度和效果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前,选取相对更佳的护理模式是必要的前提之一[4-5]。

    PDCA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护理按照plan、do、check 和action四个步骤进行实施,其更为重视对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细节,另外,对于护理效果也进行重点评估,并且此4个步骤为循环进行,起到互相促进的效果,因此护理实施的过程是循环进行、不断改善的,综合护理效果也即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6]。本文中笔者就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其较常规护理模式在缩短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方面均发挥出明显的优势,同时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和态度的满意度也更高,这些均与PDCA护理模式对于护理的改善是持续循环进行有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效果较佳,患儿家长对其满意度也更高。

    [参考文献]

    [1] 张凤伟. 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体质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8):29-30.

    [2] 王茹茵. 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观察及健康教育[J].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6-1477.

    [3] 朱玉珍. 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康复影响[J]. 北方药学,2011, 8(10):102.

    [4] 李彩霞. 小儿支气管肺炎疗程相关影响因素的护理观察[J]. 吉林医学,2011,32(26):5506-5507.

    [5] 徐敏玲,马允利.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麻疹并支气管肺炎107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7):87-88.

    [6] 王雪宁,周兰英,凌素舫. 两种护理方案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30-131.

    (收稿日期:2012-09-26 本文编辑:袁 成), 百拇医药(朱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