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361707
血虚证中医药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期
     1.4 血虚证与贫血的关系

    中西医对血的概念都是循行于血脉中的血液。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的概念的近似描述,使得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血”的概念容易发生混淆。

    1.4.1 血虚证与普通贫血的关系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的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地区的正常标准[8]。基于血虚与贫血都是反映了血液的减少,为了揭示两者的关系,王建青[9]从一些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血虚证在西医病种分布上,不仅见于贫血,还可见其他病,如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病毒性心肌炎等。从研究中发现血虚证的血红蛋白量与血虚证的程度、血虚证的症状出现率呈相应关系,血红蛋白含量越低,血虚证的程度及症状出现率就越高。血虚证的血红蛋白量在正常值范围内,并不表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没减少,而只是表明其减少的程度较轻,尚未达到西医界定的正常值的下限。由此反映出作为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量的标准,并不完全适合血虚证的诊断。刘卫民等[10]对732人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发现,中医血虚证与现代医学的贫血有着很大的区别。血虚证与Hb无直线相关性,贫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血虚证患病率。另外,从调查中还发现,血虚证与贫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贫血常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中以气血两虚为主要症型,其实质反映了气与血的关系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