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38630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窦鹏 丁军峰 王文海
第1页

    参见附件。

     巴曲酶是由基因工程合成的单一成分的强力溶血栓及改善微循环治疗剂,可选择性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Aa链末端和甘氨酸之间肽键,分解纤维蛋白为纤维蛋白单体,抑制血栓形成和发展,从而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并诱发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增强t-PA作用的能力,以促进生成纤维蛋白酶增多,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循环等,且不影响止血和凝血功能[4]。研究表明巴曲酶不仅可以降低体内纤维蛋白、血液黏度,具有抗凝和溶栓效应,而且可以保护脑缺血后的再灌注[5],几乎不影响PT、APTT水平,降低了出血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印卫兵等[5]研究发现巴曲酶的使用不用考虑治疗时间窗,其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同时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低分子肝素利用化学或酶学方法将标准肝素解聚而成,可有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有较强的抗因子Xa活性和较弱的抗凝血酶(FⅡa)活性的效应,在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作用的同时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其他功能,与普通肝素相比,其出血副作用减少,对溶栓后再梗死有预防作用[6-7]。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同样不受治疗时间窗限制,不影响凝血指标,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选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 < 0.05),治疗期间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Byrne JV. Interventioned neuroradiology: an emerging subspeciatity[J]. Clin Radiol,1997,52:898-89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廖维清,Frank wifg and wrnagl.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损伤级联反应[J]. 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8,6(4):197-199.

    [4] 匡培根. 东菱克栓酶对沙土鼠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水肿的影响[J]. 中国新药杂志,1995,4(1):59.

    [5] 印卫兵,丁新生.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脑缺血沙鼠的脑保护作用[J]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

    [6] 韩瑛,张颖瑛. 东菱克栓酶治疗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11(5):310.

    [7] 谢萍,王璐琰. 低分子肝素钙与注射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照研究[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76-77.

    (收稿日期:2012-04-28 本文编辑;郭静娟)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3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