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00297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郭香云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用药方法

    1.3.1 研究组 杀胚化瘀方(方药组成:丹参30 g,桃仁10 g,三棱10 g,莪术10 g,桂枝10 g,王不留行30 g,皂刺10 g,川芎10 g,赤芍10 g,花粉20 g,怀牛膝10 g)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共7 d;米非司酮50 mg口服,每12小时1次,连服3 d。服药第4天、第7天复查血β-HCG,下降≤15%者于第8天重复上述治疗1次。

    1.3.2 对照组 甲氨喋呤50 mg /m2单次肌内注射,24 h后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12小时1次,连服3 d。用药第4天、第7天复查血β-HCG,下降<15%者于第8天重复上述治疗1次。

    1.4 用药后监测

    (1)一般情况监测。每天监测脉搏、血压、心率及腹痛情况,若出现异位妊娠破裂情况立即行手术治疗。(2)副反应监测。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3 d复查1次血常规、1周复查一次肝肾功能以观察白细胞下降及肝肾功能受损情况。(3)疗效监测。用药第4天、第7天复查血β-HCG,若呈下降趋势以后每周复查血β-HCG1次直至<5 U/L ;每周1次经阴B超以了解附件包快变化情况;有生育要求者月经恢复正常后行输卵管造影,并观察1年内妊娠情况。

    1.5 疗效判定

    治愈标准血:β-HCG转为正常(<5 U/L),B超显示盆腔包快消失或缩小≥30%,腹痛、阴道流血消失,生命体征平稳。符合上述3项标准者为治愈。

    治疗失败标准:(1)血β-hCG持续不降或升高。(2)盆腔包块增大或缩小<30%。(3)腹痛加重,腹腔内出血增多,生命体征不稳定。(4)治疗期间出现心管搏动。符合上述任何一项者均为失败。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SPSS 12.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从表2可见两组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缩小≥30% 时间、治愈率、治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后患侧输卵管通畅及妊娠情况

    保守治疗成功者研究组100例、对照组95例有生育要求,均于恢复月经后行输卵管造影并观察治疗后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见表4。

    从表中看出研究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3 讨论

    3.1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

    EP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孕妇孕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药物流产以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上升,E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曾作为输卵管妊娠的常规治疗方法,对于渴望生育的患者,能否采取保守治疗保留患者的输卵管是临床医生与患者热切关注的问题。随着快速、敏感血β-HCG检测技术的问世,阴道B超的进展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应用,80%的异位妊娠患者在未破裂前得以诊断[1],从而为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和时机。

    3.2 异位妊娠治疗现状

    保守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是指为保留患侧输卵管经开腹或腹腔镜下将输卵管妊娠物挤出的一种手术方法,但麻醉、术前谈话、手术使患者听而生畏;腹腔镜手术费用昂贵且某些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故限制了此项技术的应用;再者有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的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或药物治疗,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接受性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故使患者接受性差。

    目前治疗EP的药物主要有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以等。氨甲喋呤可与体内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使四氢叶酸合成障碍,从而干扰DNA的合成,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2],其副作用较大,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受损、口腔溃疡等并需用四氢叶酸解救[3];米非司酮是孕酮拮抗剂,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着床的绒毛蜕膜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促使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胎坏死而发生流产。上述药物治疗后坏死组织吸收缓慢,易使组织粘连而影响再受孕。

    3.3 本研究之优势

    甲氨喋呤、米非司酮是目前治疗EP的常用药物,辅以中药汤剂效果更好[4]。EP属祖国医学少腹血瘀之实证,杀胚化瘀方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杀胚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王不留行、牛膝、三棱、莪术有抗早孕作用;丹参、川芎、三棱、莪术、桃仁、赤芍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的作用;丹参、桂枝、桃仁、赤芍、牛膝、皂刺、花粉有抗炎作用[5]。

    利用其杀胚之功效与米非司酮联合可增强杀胚作用,利用其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抑制病灶出血,促进包快吸收、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预防感染、减轻病灶周围粘连,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有利于输卵管再通和功能恢复,有效保留生育功能;且本研究之药物无骨髓抑制作用,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较轻,有利于患者恢复。

    3.4 结论

    杀胚化瘀方与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不仅避免了手术创伤、保留了输卵管组织的完整性、恢复输卵管功能、减轻盆腔粘连、增加受孕机会,而且毒副作用轻、不需特殊医疗设备、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7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