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070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徐玉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470KB,2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中医药组总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为7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复发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停药后3个月,进行随访,其中,中医药组复发10例(13.33%),对照组复发13例(27.6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以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以慢性腹泻、黏液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为临床表现,属中医“痢疾”、“肠癖”、“久痢”、“休息痢”、“泄泻”范畴[3]。本病病位在脾胃、大肠,其发生病机多为脾虚湿阻、湿热蕴结,气血壅滞,日久损伤肺脾之气,湿滞郁结于肠中,湿性黏腻,伤及血络,在经伤气遂成泄泻,在络伤血则终化为疡[4-5]。并影响肺气之肃降,致肠腑的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障碍,致使本病难以治愈和反复发作。并非是结肠局部的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成果证明,中医的“脾”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脾虚则机体免疫功能下降[6-8]。本研究中,内服方中党参、黄芪、白芍、白术、当归、薏米补脾益气,养血生津。黄芩、黄连可以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方中白头翁有镇痛、镇静、解痉的作用及对肠黏膜有收敛止血的作用。黄芪升阳力强,其含有多种氨基酸,能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使细胞恢复动力及兴奋中枢神经,还有一定抑菌作用,对肛门坠胀有良好效果;白术补脾气,燥湿利水,为健脾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镇静缓和肠胃蠕动作用;白及能促进肠黏膜创面肉芽生长及愈合,对炎症糜烂、溃疡有很好的敛疮作用;白芍有解痉、抗菌和解热作用;当归煎剂对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作用。五倍子、地榆涩肠止泻,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芍有较好的解痉、镇痛、消炎及抗溃疡作用;薏米健脾利湿,又善治肠痈。木香、山楂消积导滞,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化瘀镇痛和健脾温肾、化瘀止泻之功。同时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液中珍珠粉可活血化瘀、促进溃疡的愈合;地榆清热利湿,银花清热解毒;而且保留灌肠法可使药液长时间直接作用于肠黏膜,不但有直达病所的局部治疗作用,而且药液也可经肠系膜静脉进入大循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与内服方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好转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研究中,中医药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中医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少,较之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中医药治疗存在辨证分型及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病变程度、范围、病理形态分期等有欠统一,还需要中医药工作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85.

    [2] 吴中秋,赵志国,王俊月,等. 辨证治疗UC的体会[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6,21(2):18-19.

    [3] 陈治水.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分型和治疗[J]. 沈阳部队医药,2009,22(2):141-142.

    [4] 朱洁梅,李春婷. 中药内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议[J]. 环球中医药,2011,4(1):43-45.

    [5] 刘金华,陈彦,孙静. 结肠清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