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92131
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57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王宏 李金晏
第1页

    参见附件(210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14例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血免疫球蛋白(Ig)和血补体C3的变化和肾功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3%和43.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IgA及C3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隐匿性肾炎;血尿;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087-02

    隐匿性肾炎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单纯性血尿两种类型,其中隐匿性肾炎血尿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又称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或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型,以青少年发病居多,临床表现轻微但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致肾功能损害。目前西医治疗仅限于预防和治疗感染及避免使用损害肾脏药物。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隐匿性肾炎57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14例患者为本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患者,均符合文献诊断标准,排除假性血尿,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生理性血尿者[1]。①血尿的诊断标准为尿沉渣镜检平均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12 h尿沉渣计数大于50万;或1 h红细胞排泄率成年男性大于3万,成年女性大于4万。②肾小球性血尿:位相镜检尿畸形红细胞≥75%,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尿红细胞平均容积<60 fl。③尿细菌培养阴性,尿结棱菌及细胞学检查阴性[2]。排除:①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②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遗传性肾脏病,特发性高钙尿症;③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异常;④结石、肿瘤、结核、紫瘕性肾炎血尿等,肾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异常[3]。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5岁,平均(25.56±9.85)岁,病程最短 3个月,最长4年,平均(1.50±l.64)年。对照组57例,其中,男 36例,女2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2岁,平均(25.75±13.4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平均(1.60±1.5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有急性感染者选用青霉素等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避免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对照组,双嘧达莫50~100 mg,日3次;阿司匹林,每次50 mg,每天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加服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减(黄芪、太子参、益母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马鞭草、茜草、槐花、白茅根)。6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两组患者均每周作离心尿液镜检和牛包华计算盘行尿红细胞计数;血免疫球蛋白(Ig)异常和血补体C3降低者每月复查,每3个月查肾功能 1次。随访观察6~12个月。

    1.3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①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离心尿镜检红细胞<3/HP,计数<8 000个/ml,随访1年无复发;尿检红细胞消失或降至正常范围(0~3/HP)持续 4个月以上;②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肉眼血尿消失,镜检尿中红细胞减少“+”以上,但仍>3/HP,持续 2个月以上;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离心尿镜检红细胞0.05)。表明观察组在调节异常的血清IgA和改善低补体C3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均正常。见表2。

    3讨论

    隐匿性肾炎除尿常规检查异常外,患者多无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及体征,通常是在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其临床表现有3种类型:无症状血尿,无症状蛋白尿,无症状血尿伴蛋白尿。虽然以单纯血尿为表现的隐匿性肾炎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其诊断上又较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部分患者的病理损害呈进行性发展出现肾衰竭。临床上西医对于原发性隐匿性肾炎的血尿,仅能对症治疗,主要是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4]。肾脏类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肾实质内的高凝状态、尿红细胞的丢失、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失调三方面因素均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易发生感染[5]。双嘧达莫可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凝血,抑制肾小球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延缓肾功能恶化。中医药不仅可以改善血尿,同时还能调节异常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缓解低补体血症。六味地黄汤具有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作用[6-7]。方中黄芪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益母草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太子参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与其他诸药产生协同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总有效率达91.23%,同时还减少尿红细胞的排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显示了本病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冠贤,叶任高.原发性隐匿性肾炎血尿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2):116-118.

    [2]胡玉英.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33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0,16(3):13-14.

    [3]刘晓凤.隐匿性肾炎反复血尿证治体会[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0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