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627
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刘雄芳
第1页

    参见附件(2188KB,2页)。

     [摘要] 目的:重点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情况。结果:该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感染的情况显著好转,P<0.05。且焦虑、抑郁评分也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护士在心理护理、并发感染的预见性护理,血浆反应的预防以及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感染的护理等方面努力,可以减少重型肝炎患者的并发感染率。

    [关键词] 重型肝炎;感染;护理;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101-02

    肝炎的发展随着不同分型而有快慢的区别,重型肝炎一般来说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容易并发感染。为此,笔者对入住本科的肝炎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特别关注,2008年1月~2010年6月,笔者对在本科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和护理措施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现将感染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重型肝炎患者,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为21~88岁,平均52.5岁。其分类及诊断标准按2000年第10次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1]。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15例,慢性重型肝炎45例。

    1.2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都非常重要。重型肝炎并发感染是一项病情危重状态下的特殊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不了解,心理上存在巨大的压力,担心费用昂贵,患者及家属对其疗效、安全性多持有怀疑态度,且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较重,易有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因此,本组33例并发感染患者,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工作原理、操作过程、输血浆注意事项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成功的例子。有报道认为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若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心理障碍会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2]。早期宣教和心理护理不仅促进疾病的康复,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重型肝炎并发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本组有1例患者为男性,56岁,既往住院曾经出现过合并腹膜炎、胆道感染等症状,本次住院发现患者出现腹胀、胃纳差、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笔者马上给患者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甜素、抗生素及白蛋白、新鲜血浆等。护理上严格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恢复;减少探视,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同时帮助患者用软枕垫脚抬高双下肢,促进双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大量腹水伴憋气时取半卧位,致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呼吸运动。每日室内开窗通风2次,20~30 min/次,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细菌的含量,限制人员探视,避免交叉感染[2]。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3%的碳酸氢钠粉漱口液漱口(餐后),预防真菌感染。患者住院30 d,未出现并发感染。

    1.3 评价指标

    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变化,应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测定患者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感染的情况显著好转,P<0.05。且焦虑、抑郁评分也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详见表1。

    从调查得知,6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并发感染23例,并发感染率为27例;而感染部位以胆道感染及胆囊炎为主,其次为自发性腹膜炎、泌尿道、呼吸道及胃肠道。

    3 分析

    3.1 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都非常重要

    重型肝炎并发感染是一项病情危重状态下的特殊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不了解,心理上存在巨大的压力,担心费用昂贵,患者及家属对其疗效、安全性多持有怀疑态度,且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较重,易有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因此,本组33例并发感染患者,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工作原理、操作过程、输血浆注意事项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成功的例子。有报道认为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若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心理障碍会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3]。早期的宣教和心理护理不仅能促进疾病的康复,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2 重型肝炎并发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本组有1例患者为男性,56岁,既往住院曾经出现过合并腹膜炎、胆道感染等症状,本次住院发现患者出现腹胀、胃纳差、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笔者立即给患者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甜素、抗生素及白蛋白、新鲜血浆等。护理上严格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恢复;减少探视,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同时帮助患者用软枕垫脚抬高双下肢,促进双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大量腹水伴憋气时取半卧位,致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呼吸运动。每日室内开窗通风2次,20~30 min/次,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细菌的含量,限制人员探视,避免交叉感染[3]。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3%的碳酸氢钠粉漱口液漱口(餐后),预防真菌感染。患者住院30 d,未出现并发感染。

    3.3 血浆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血浆反应与血浆是否新鲜及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密切相关。治疗需要大量新鲜血浆,白蛋白等异体蛋白,易发生变态反应,临床多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口唇发麻、寒战、腹痛、腹泻、腹胀等,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4]。预防方法有:①治疗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②做好抗过敏准备,预防性地应用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可减少变态反应发生;③在护理中要仔细观察病情,严格防止变态反应发生,如果一旦出现,就要用药物来治疗,千万不能够粗心大意,以免延误治疗时机;④治疗用血浆要新鲜,尽量避免使用陈旧血浆,本组8例输血浆患者未出现变态反应情况。

    3.4血肿及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重型肝炎凝血机制差,而治疗需要建立血液通路,静脉穿刺时易引起皮下出血、血肿。防治方法有:①注意伤口情况,动态监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②肝素的剂量及时间要准确,保证稀释液为0.9%NaCl溶液5 ml+肝素钠250 U;药物配置好后2 h内有效。③治疗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5 d,拔针后局部压迫10 min以上,水肿严重时适当延长,出血不止时局部加压。④穿刺处血肿直径大于3 cm或出现淤斑后,予以抬高患肢,局部用硫酸镁湿敷,尽量不在患肢输液等,半月左右淤斑消退。本组患者凝血机制不良的有12例,笔者做好了预防措施,仍出现了血肿2例,其中1例血肿位于右脚踝处,范围为3 cm×5 cm,经积极处理15 d方完全消退。

    3.5置管处感染的护理

    重型肝炎患者之所以感染情况多,因为体内的抵抗力差,留置针反复穿刺会增加感染机会[5]。本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156例次,平均留置3.5 d,头皮针输液240例次,输液部位疑似感染,出现红肿2例,通过加强导管的护理,有效地控制了感染的加重:①严格无菌操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8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