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79925
2004~2009年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群分布及耐药性监测(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张雪华
第1页

    参见附件(3073KB,3页)。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菌来源与鉴定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从本院住院肺炎成人患者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822株,菌株标本来源包括:769株从痰培养分离,38株从血培养分离,3株从脑脊液分离,12株取自分泌物。所有菌株均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1.2 药敏试验

    采用E试验最小抑菌浓度(MIC)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8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包括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地尼、头孢克罗、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药敏培养基:Mueller-Hinton(英国Oxoid公司)加5%脱脂羊血,25 ml/90 mm平皿,判断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M100-S20标准执行(表1),根据青霉素敏感性分为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包括PISP和PRSP。药敏质量控制株为肺炎链球菌ATCC49619。

    1.3 血清型分型

    通过荚膜肿胀反应(quellung reaction)对其进行血清学分型,诊断血清购自丹麦Statens Serum institut。

    1.4 统计学处理

    耐药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5.4软件,非敏感率及血清型/群构成比的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

    2.1.1 各年度PNSP分离构成比2004年PRSP的分离率为23.9%,并逐年升高,2006年高达36.2%,之后有所下降,到2009年PRSP的分离率为16.7%;PISP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04~2009年PNSP(PRSP+PISP)在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株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P=0.02),其中2006年的分离率明显高于2004年和2009年(分别χ2=11.25,P=0.00;χ2=7.23,P=0.007),结果见表2。

    2.1.2各年度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群分布构成比 2004~2009年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在血清型/群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P=0.01),其中以19群最为常见,占23.6%,其次是6群(19.7%)、23群(16.8%)、3群(15.5%)、14群(5.1%),其他血清型(19.3%),但PNSP在6种血清型/群中所占的比例在2004~2009年期间无显著性变化(χ2=34.45,P=0.099),见表3。

    2.2肺炎链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004~2009年,肺炎链球菌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地尼、头孢克罗的非敏感(耐药+中介)趋势类似青霉素,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7,P=0.689),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非敏感率较高,各年度均在60%以上,二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 9.79,P=0.83),但显著高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χ2=35.7,P=0.00)。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各年度其非敏感率均<3%。见表4。

    3讨论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长期以来,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临床医生凭经验用药,导致耐青霉素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持续升高,亚洲地区耐药性病原监测网(ANSORP)的监测结果表明:中国PNSP从1997年的9.8%增加到2001年的43.2%,增长幅度明显,应予以重视[3]。

    笔者通过对住院肺炎成人患者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连续6年的抗生素耐药监测,结果表明,2004~2009年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的分离率为56.6%,PRSP分离率为26.9%,PISP分离率为29.7%,与Song等对亚州11个国家14个临床中心收集的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非敏感率55%结果接近[6]。董一山等[7]报道重庆地区 2006~2008年临床分离143株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占58.1%,其中高耐药菌株12.6%,中介菌株45.5%,与本次结果接近。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地尼、头孢克罗的非敏感(耐药+中介)趋势类似青霉素,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7,P=0.689)。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地尼的敏感性有所下降,但根据体外药敏试验,仍可作为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炎成人患者的首选药,而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和头孢克罗的耐药率较高。特别是头孢呋辛已达52.6%,不宜作为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炎成人患者的一线药物。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的肺炎链球菌(macrolides resistance Streptococcous pneumoniae,MRSP)比例越来越高。国内2000~2001年四地对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SP耐药监测显示MRSP分别为北京87.9%、上海84%、广州78%、西安96.7%[1],赵瑞珍等[8]报道临床分离的90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8.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81.8%、80.4%,以上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已经不能作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药物。荟萃资料表明[9-10],肺炎链球菌通常对万古霉素100%敏感,但本研究中,2006年和2008年各分离出一株耐万古霉素的菌株,并经过重复检测验证。当前肺炎链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率,本研究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9.0%,高于董一山等[7]报道的95.8%。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4~2009年本院住院肺炎成人患者的血清型/群以19群、23群、6群、14群、3群常见,分别占2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7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