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82113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文建平
第1页

    参见附件(1466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照组给予开骨瓣或骨窗,清除血肿,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能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是抢救脑出血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保守治疗;临床

    [中图分类号] R722.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154-02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常见、多发,其致残率、病死率很高[1]。以往的内科保守治疗暂无新的进展,传统的开颅清除术又因创伤大而令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寻找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和各种穿刺血肿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得到广泛的认可[2],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6~71岁,平均(66.4±1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扫描确诊。

    1.2分组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1±13.7)岁,头颅CT证实基底节区血肿21例,脑叶出血11例,脑室出血8例,血肿量30~40 ml 10例,41~60 ml 19例,61~95 ml 10例,>100 ml 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3±15.9)岁,头颅CT证实基底节区血肿20例,脑叶出血13例,脑室出血7例,血肿量30~40 ml 11例,41~60 ml 20例,61~95 ml 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意防治并发症。治疗组:从确诊到手术时间2~15 h,平均8 h,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CT定位,避开重要功能区,确定血肿中心的体表投影,选择适合的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垂直于头皮刺入颅骨,穿刺血肿中心,进行抽吸,抽出标准为液体量为出血量的1/3~1/2即可,然后接引流袋,对难以抽吸的凝血块,可插入血肿粉碎器,用一定压力注入3~5 ml 0.9%氯化钠溶液,利用射流作用击碎胶冻状血凝块,待冲洗出的液体颜色较淡后,注入含尿激酶10 000~20 000 U的0.9%氯化钠溶液3~5 ml液化血肿,每天1~2次。术后1、3、5、7 d复查CT,了解血肿残余量与针位。对照组:确诊到手术时间4~12 h,平均7 h,给予开骨瓣或骨窗,清除血肿。

    1.4疗效判定

    1.4.1近期疗效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之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3]。

    1.4.2远期疗效优: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良:部分生活需要帮助;中:卧床不起,但保持意识;差:植物生存状态[4]。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2.5%,对照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10.0%,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72.5%,对照组优良率为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往治疗以传统开颅术为主,但是该治疗手段需全麻、手术时间长、对患者的再次损伤大,危险性高,且适应证局限,病死率、残废率都较高,有文献报道传统开颅手术方法病死率为20%~80%,存活者能达到自理的仅在33.75%[5],本组研究显示,开颅手术有效率为50.0%,且死亡率达到10%,疗效较差,近年开展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部分或大部分血肿清除,且穿刺针小、不切割神经、不易出血、不易感染、无盲区,能使被挤压的脑组织及时复位,减轻脑水肿及脑缺氧[6],本研究中,治疗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证明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只要手术时机选择得当,术中、术后处理妥当,注意控制术中、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就能够改善脑出血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刘学东,王洪典,王卫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