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09300
常熟市失地农民社区重性精神病现况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448KB,2页)。

     [摘要] 目的:调查失地农民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现状。方法:2010年8月在常熟市江枫苑社区对精神疾病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发现重性精神病患者2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双相障碍3例。患者大部分文化程度低,95.7%的患者为无业状态,家庭经济较差。肇事肇祸风险与患者早年是否有虐待史、患者的服药情况、患者交流困难、自语自笑、孤僻懒散等症状有相关性。结论:根据失地农民社区中重性精神病的特点,应该制定相对应的防治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重性精神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关键词] 精神疾病;失地农民;社区

    [中图分类号] R749.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1(b)-13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社会新人群,不断壮大,这部分人群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活方式出现转化,在该人群中如何开展重性精神病的防治也必然成为了精神卫生工作者新的课题。常熟市江枫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失地农民社区,现有居民10 117名,笔者在2010年8月对该社区的重性精神病流行现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现重性精神病2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1.98‰。双相障碍3例,患病率为0.30‰。

    1.2 方法

    2010年8月开始在常熟市江枫苑社区对精神疾病现状进行调查,调查表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1]制定,主要为诊断、病情现状、社会功能、肇事肇祸危险度评级等。本次调查采用线索调查的方法,首先充分依靠当地镇政府、居民委员会和当地民政、残联等的力量,先利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搜集信息。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在获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安排调查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确定重性精神疾病的类型,并详细填写调查表。调查人员为精神科医师,调查前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重性精神病患者情况分析

    2.1.1 年龄性别特征2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结构:<30岁的有3例,占13.0%;30~50岁有14例,占60.9%;>50岁的有6例,占26.1%。从年龄结构来看,重性精神病患者大部分正值壮年。

    2.2.2 文化程度2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1例,占47.8%;初中文化程度者9例,占39.1%,高中及以上程度者3例,占13.0%。文化程度偏低造成其适应能力和应激能力相对较差。另外,其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服药的依从性也可能较差。

    2.2.3 工作经济状况所有患者中仅有1例为工人,其余均无业,无业者占95.7%。家庭经济状况一般1例,占4.3%,较差15例,占65.2%,贫困7例,占30.4%。提示患者中大多为无业人员且经济状况较差者。

    2.2.4 婚姻照料情况男性患者中已婚4例,未婚8例,离婚2例,女性患者中已婚7例,未婚1例,丧偶1人,婚姻状况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P<0.05)。23例患者中与家人同住者20例,独居者3例。患者服药情况分析:连续服药者8例,占34.8%,间断服药者12例,占52.2%,不服药者3例,占13.0%。

    2.3 肇事肇祸风险分析

    2.3.1 肇事肇祸风险性分析根据肇事肇祸危险度评级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服药情况与肇事肇祸危险性存在正的等级相关关系,即肇事肇祸危险性随服药情况(连续、间断、不服)而上升(r=0.53,P<0.05)。同时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病史中有虐待史者与无虐待史者在肇事肇祸风险性上存在差异(z=-2.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2 患者存在的症状与肇事肇祸风险关系分析对患者存在的精神症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交流困难、自语自笑、孤僻懒散症状在肇事肇祸风险性上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明这些症状与肇事肇祸风险有一定关系。

    3 讨论

    失地农民在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困难,这些人面临着自我价值的危机、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失地农民心理健康问题严重[2]。重性精神病患者在这一变革中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最终导致他们种地无田、就业无岗、创业无钱。研究提示当遭遇生活事件或缺乏家庭照顾时,重性精神病患者常表现为不易耐受和应付不佳,容易导致疾病的复发[3]。本研究发现,在失地农民社区中重性精神病患者大部分文化程度低,95.7%的患者为无业状态,家庭经济较差。这提示失地农民社区中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处境大多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从患者肇事肇祸风险分析来看,患者特点中有虐待史者与无虐待史者在肇事肇祸风险性上存在差异(P<0.05)。且肇事肇祸风险评估4级者2例均有虐待史。表明早年家庭环境不良、遭遇父母虐待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其肇事肇祸风险性更高。在服药情况调查中显示服药情况与肇事肇祸危险性存在正的等级相关关系,即肇事肇祸危险性随不良的服药情况而上升。而对患者当前症状的分析来看交流困难、自语自笑、孤僻懒散症状在肇事肇祸风险性上存在差异(P<0.05)。所以在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防范制度时应该要重视上述特点。

    精神疾病特别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病是高复发、高致残的疾病,并且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有可能出现自伤自残、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对社区治安有一定的威胁和危害,因此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当前的一个重点课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