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014055
IL-8与TNF-α动态变化规律与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性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152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TNF-α和IL-8与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本院神经内科30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24 h内及3、7、14 d时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存在显著差异(P<0.01),灶周水肿变化规律为24 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观察组出血3、14 d与24 h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和IL-8的水平能动态反映灶周血肿、水肿的情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急性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040-02

    IL-8 and TNF-α dynam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HE Huife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uche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Rucheng424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NF-α and IL-8 and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detected 30 cases of hospital neurology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onse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3, 7, 14 d 24 hours when the serum TNF-α and IL-8 level, and 30 healthy control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Interleukin-8 (IL-8)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change rules perifocal edema peaked at 24 hour, then decreased. Observation group, bleeding 3, 14 day and 24 hour,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TNF-α and IL-8 levels to dynamically reflect the lesion hematoma, edema of the situation.

    [Key word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8;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我国脑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占全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21%~48%,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脑出血(ICH)引起的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造成脑组织的直接受损及其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在于及时清除血肿及减轻脑水肿。为探讨TNF-α和IL-8与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笔者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30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清TIVF-α和IL-8水平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30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2岁,平均63.5岁。30名健康对照者,男14名,女16名,年龄50~75岁,平均62.5岁。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采取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医院健康查体者30名为对照组。入院后晨起采血,化验WBC、血糖、血脂、肝功、肾功。

    脑出血组:于发病后24 h内,3、7、14 d时分别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利用酶标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测定TNF-α和IL-8水平。根据脑出血的多少、部位、意识、状况、病情、演变、基础疾病等综合考虑决定行微创清除术或内科保守治疗。

    对照组:晨起采血,化验WBC、血糖、血脂、肝功、肾功。排除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免疫系统、脑卒中、神经系统疾病。

    1.2.2 评估指标①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和IL-8水平的动态变化。②TNF-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③IL-8水平的相关性分析。④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观察。

    1.3 血肿、水肿计算方法

    出血量及出血灶周围水肿区体积的计算方法:出血量(ml)=π/6×长(cm)×宽(cm)×高(cm);出血灶周围水肿区体积的绝对值=CT扫描所示的总病灶区-高密度区的出血体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

    两组血清TNF-α、IL-8存在显著差异,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病程ICH患者血浆TNF-α、IL-8水平及灶周水肿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灶周水肿变化规律为24 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观察组出血3、14 d与24 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原发性ICH的病理生理

    传统观念中脑出血是个简单、迅速、单向的过程,认为出血在开始后的数分钟内即停止。当前的观点认为它是涉及不同时相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即早期的血肿扩大—出血是持续性的,血肿在症状开始后的几个小时之内持续扩大;血肿周围的脑损伤─发生ICH后的数天内,由凝血酶及其他的凝血相关终产物介导的脑损伤和脑水肿[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