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0期
编号:12016992
弘扬杏林文化,倡导健康养生(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0期
     [编者按] 2009年9月16日,在首届全国中医药养生庐山论坛(首届庐山杏林论坛)期间,杏林论坛秘书长冯模健先生接受了《中国医药导报》和《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副社长、记者张皓臣的专访。2009年12月11日,张皓臣副社长约见正在北京出差的冯模健秘书长,并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专访。本文系根据两次采访记录整理而成。

    时间:2009年9月16日

    地点:杏林故地星子庐山天沐温泉

    奇特的杏林文化现象

    张皓臣:冯秘书长您好!欣闻首届全国中医药养生庐山论坛在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召开,我昨天放下手边的工作连夜赶来采访。促使我前来采访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杏林”一词是中医药的符号和代名词,我们希望您能阐述一下这一名词的来历和意义;二是“杏林文化”叫得挺响,但杏林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也希望您能深入解读一下;三是对杏林文化的解释,在我的印象中,就算是中医界的老专家们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又是何故?

    冯模健:我对杏林文化的认识也不一定透彻,只能谈一谈个人的体会与认识。您的三个问题归纳起来其实也就是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大家为什么对杏林文化既熟悉又陌生?这里面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杏林文化本身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所谓“奇特”,是指杏林文化创始人董奉,既无医著典籍传世,也无正史传记记载,而是传承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里,仅在葛洪《神仙传》的神话故事描述中有一些相关内容的记载。这一切呈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道德、一种价值标准,是一种怀念,也包含着对董奉所创建“和谐杏林园”、“诚信杏林”和“杏林春暖”的向往。我认为正是由于广泛的价值认同,使董奉杏林转化成文化现象成为了必然。因为杏林文化所体现的是对“和谐杏林”理想社会的向往,是对“杏林春暖”德艺双馨的追求,而“庐山杏林园”就是这一文化的物化象征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