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452
参与式培训在农村干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廖枝成 余人华 刘烈茜 刘惠俐 劳蓝茵
第1页

    参见附件(1536KB,2页)。

     [摘要] 目的: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多媒体、小班教育、参与式培训等方式对全市村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评估总结、跟踪调查。结果:农村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68.7%提高到培训后92.6%;培训后农村干部对预防艾滋病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AIDS传播的最好、最有效的“疫苗”,在农村干部中开展参与式培训,进行防治艾滋病教育,对阻止艾滋病在农村蔓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参与式培训;农村干部;艾滋病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25-02

    为实现《中国防治与遏制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工作目标,遏制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农村一般人群扩散,在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疾控中心和广州市健康教育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增城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以增城市“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市、镇、村三级网络为平台,以农村干部为突破口,开展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行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本研究所组织讲师团于2008年8月~2009年7月对增城市282个行政村及各合作社干部共约12 000名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和防治政策培训。

    1.2 培训方法

    1.2.1 从本市各镇、街医疗卫生单位中挑选业务骨干成立预防艾滋病讲师团,请广州市CDC预防艾滋病专家和广州市健康教育专家对讲师团成员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1.2.2 由各镇、街“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市健康教育所和讲师团负责提供师资,对全市282个行政村及各合作社干部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和防治政策培训。

    1.3 培训内容和形式

    1.3.1 培训内容:①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形势和防治政策讲座;②正确使用安全套技能培训;③讨论村干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

    1.3.2 培训形式:采用多媒体、小班教育、参与式培训等方式,强调教学互动,鼓励学员主动思考,积极提出本村预防艾滋病可行措施,注重培训效果。

    1.4 工作效果评价要求

    以调查问卷形式,分别在培训前、后对村干部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及行为情况作调查,要求培训后农村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培训后3个月至半年作远期效果跟踪调查,评价培训工作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为进一步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要求农村干部预防艾滋病行为实现率达到75%以上。

    2 结果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培训前、后对2 560名村干部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及行为情况作调查,根据初步统计,培训前农村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8.7%,培训后农村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2.6%;培训结束后3~6个月,采取电话个别访谈方式,进行近期效果跟踪调查,成功访问了286名接受过培训的村干部,结果203名(71.0%)能完全说出5种危险体液;246名(86.0%)表示有在茶余饭后向朋友谈讲课内容;229名(80.1%)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了避免接触别人的血液等危险体液;椐2009年卫生工作年终检查显示,全市各行政村的干部都落实、加强了对出租房屋及外来人员的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有32个行政村对长期外出务工,节假日归来探亲的村民进行了教育,个别行政村甚至在2009年12月1日自发举办了本村大规模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

    3 讨论

    3.1 工作体会

    3.1.1 政府支持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该项目虽然是本单位根据增城市的实际需要和自身能力为其量身定做的工作项目,但如果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单凭本单位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执行的,把项目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摆正了自己的角色位置。在政府和相关领导的批准和支持下,不仅保证了每个行政村95%以上的村干部前来参加培训,使得本单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执行。

    3.1.2 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开展艾滋病培训,最困难的是召集培训对象。在设计项目时,先对一些村干部做了基础调查,最后采用了多数农村干部支持的、到村办班的方式。虽然这样做使工作量增大很多,但上门办班,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培训率,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群众的害羞和害怕心理,更有利于村干部参与讨论,提高教育效果。

    3.1.3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保护意识。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方式,让村干部对艾滋病的流行态势有了初步的了解,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刮胡子、拔牙等具体例子,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各种细节进行分析,加深了村干部对艾滋病传播隐蔽性的认识;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示范,强调防止接触体液的原则,使村干部掌握了个体保护技能;从集体防御的角度,对如何正确对待患艾滋病的村民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让村干部明白自己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责任,引导他们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出租屋管理等措施保护村民。

    3.2 工作意义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的传播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在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AIDS传播的最好、最有效的“疫苗”[1-4]。这次项目深入到每一个村子宣传,不仅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国家政策传授给村民,也使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在多次重复讲课和不断的交流总结中对预防艾滋病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了解,基层工作人员的讲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害怕讲话到应付自如,还使很多非医学背景的工作人员也能做到脱稿讲授,增加了基层单位授课人员,同时坚持让基层医院的讲师团成员进行讲授,宁可不足之处再补充,每完成一个镇的培训任务,也就为该镇医院培养了授课老师[5-6];每位受训的村干部都是村里很好的义务宣传员,这些“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都会有收获[7]。

    3.3 今后工作建议

    在工作中了解到:大多数村干部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一知半解,特别是对阴道分泌物和口交的危险认识不多,对如何阻断外出民工把艾滋病病毒带回本村缺乏可行的有效措施。对此,提出两点建议:①把避免接触5种危险体液作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重点之一;②与妇联、计生等部门合作,针对农村妇女进行宣传教育,动员回乡民工进行免费检测或探亲期间使用安全套。

    [参考文献]

    [1]吴尊友.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4):221-223.

    [2]祁自力,陶卫国.流动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3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