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431
检验科常见差错与处理经验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印保勇 王 敏
第1页

    参见附件(1465KB,2页)。

     [摘要] 总结本科室常见差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出预防意见,为临床预防和处理提供经验。本科常见差错主要分为3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差错;仪器设备、试剂差错;检验人员个人原因导致的差错。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检验科差错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 检验科;差错;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55-02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与其息息相关的检验学也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检验医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1]。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对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每一项检验的得出都要经历从采集标本到出报告的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差错,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提高检验科工作效率,降低差错发生率,笔者对所在科室常见差错进行总结,并提出预防意见,现报道如下:

    1 检验科常见差错及发生原因

    1.1 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差错

    ①标本采集不准确:未按检验标本采集要求进行标本采集,由于所采集标本混入杂质、采集量不准确等导致检验标本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检验误差或错误。例如抽血时,由于抽血速度太快等原因,致使血液红细胞变形、破裂等,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②标本预处理不当:由于一些检测的特殊性,标本采集后要按要求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例如有些检测需要在标本中加入抗凝剂,检验人员常因为忘记放入抗凝剂或者因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操作标准和程序放入抗凝剂,而直接影响检验结果。③检验操作不规范:由于某些检验操作对标本、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检验仪器操作繁琐,检验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检验差错,包括实验参数设定不准确,操作次序颠倒等。例如:血糖测定未及时分离血清,红细胞内糖酵解作用使结果降低。

    1.2 检验设备问题所致差错

    ①设备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为了适应临床要求,检验科新设备不断出现,检验人员对所购置的仪器各部位性能、工作原理及显示信号的含义不清楚,导致错误操作。有时还存在未使用仪器说明书中指定的试剂或更换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时,没有依据要求改变参数,导致差错。②设备保养中易出现的错误:没有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正确保养,例如每一次实验完毕,未按要求正确冲洗管道或冲洗时液体量不足;仪器内部零件的老化、磨损未及时发现或发现了未能及时更换,引发结果不准确。由于工作量小,试剂开盖后放置时间过长失效,导致结果错误,或者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要求不符,有时会对仪器造成一定的损害。

    1.3 检验人员素质低和责任心差所致差错

    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粗心,导致的差错也较为常见,常见的有检验报告中存在错报、漏检、漏报,没有严格执行核查制度。

    2 防范措施

    2.1 重视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一环,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正确采集标本,避免使标本中混入杂质,确保所采集标本符合检验要求。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预处理,并确保预处理的质量。例如:尿常规检查标本应新鲜,主动询问患者检查期间是否服用药物,以免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粪便标本不得混入尿液或其他物质。应取黏液、脓血等病变部分,送检时间不得超过1 h。隐血试验应连续检查3 d,要及时检验,以免降低敏感度。

    2.2 防范因检验仪器和试剂原因造成的差错

    检验仪器操作者在上岗前,应首先接受系统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测定方式和方法,各种信号显示的含义以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选择与设备要求相适应的实验试剂,更换试剂时,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根据要求重新设置实验参数,切勿使用不合格试剂。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避免因设备老化和设备灵敏度下降导致的检验差错发生。

    2.3 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及心理因素导致差错的防范措施

    工作中,检验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谨、认真、负责,以确保检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应积极分析,主动查找原因,并重新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一定要克服劳累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做到对每一份标本负责,为每一位患者负责。

    3 差错管理

    要根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检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提供文件依据,使检验过程标准化、程序化。检验科应建立严格的质量自查体系,确保每份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医院质量管理小组要根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科室的工作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对发现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范医疗缺陷发生[3]。

    重视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与严格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的组织、高素质的工作群体,才能确保高水平的医疗质量[4]。基本技能培训方面,要把重点放在对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所选择的方法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如何正确设置仪器的参数、如何校准和熟悉仪器敏感度等的培养上[5]。此外,还可通过开展科室知识讲座、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出进修学习等多种渠道对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使检验人员的素质满足医院发展和医学教研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青.检验医学发展设想[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2007,13(15):2256.

    [2]秦家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