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9年第14期
编号:12054444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4期
     AMI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而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病死率高[4-5]。AMI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静脉溶栓治疗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疗效肯定,是AMI再灌注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尿激酶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溶栓剂,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纤溶酶,其临床指标评价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7.30%[6-7]。

    在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应严密监护,做好心理护理及溶栓前准备,用药过程中注意保持液体滴注顺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8-9],溶栓后重点观察血管再通指标、胸痛、心电图、血心肌坏死标志物、心律、心率变化,及早发现静脉溶栓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溶栓的安全性,增强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06-709.

    [2]刘乐慧,牟红香,郝增富.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3):66-67.

    [3]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组.急性心肌梗溶栓治疗对比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1):17-19.

    [4]王景斌,仝峰,苏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4内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1):72-74.

    [5]李明琰,滕清雷,高红艳.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1):66-68.

    [6]黄从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449-451.

    [7]张发梅,梁东良,张营,等.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4):414-415.

    [8]侯伦.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110-111.

    [9]张静芳.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5(1):158.

    (收稿日期:2009-05-02),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