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2055576
B超诊断急性出血L坏死性胰腺炎1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0期
     [关键词]B超;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10-01

    B超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必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本文就B超在急腹症应用过程中对有关该诊原因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提高B超与临床诊断符合率。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9岁,全腹疼痛2 d,伴恶心、呕吐、压痛(+)。以急性腹膜炎收入院。查血:WBC 2×1010/L,S0.80,L 0.18。m淀粉酶32 u(正常<32 U)。超声见胰腺规整,体积增大,轮廓清晰.表面光滑,被膜线回声连续,胰管未见扩张。于胰头周围可见27mm×29mm的无回声区,两侧腹肠间可见液性暗区。超声提示胰腺肿大,上腹液性占位及少量腹腔积液。腹穿抽出2ml血性溶液,以急性腹膜炎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液为血性,胰腺肿大,表面可见小片状坏死灶及出血点。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在急性炎性急腹症诊断中,根据炎症,特别是化脓性或坏死性炎症时对脏器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B超切面图像的变化可判断其病理改变的程度和范围。

    急性胆囊炎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或坏死性胆囊炎,首选出现胆囊肿大,长宽径≥18cm×4cm,囊壁增厚,可见双边影,胆囊腔内出现团状或点状不规则回声。根据胆囊腔内的回声特点,还可判断胆囊病理改变的轻重。

    胆囊穿孔脓液局限时,可见胆囊壁有缺损或孔道,其周围有不规则回声或无回声区,或于积液中见到含气较多时,多为未闭合的较大穿孔,为选择治疗方法有价值。

    弥漫性与局限性腹膜炎多为继发性病变,B超可直接观察腹腔液的多少和部位,并根据腹腔渗液和透声度判断脓液的稀稠,根据腹内脏器的病理改变判断原发病灶。腹腔脓肿因脓液性状不同,回声强弱有差异。
, 百拇医药
    在空腔脏器穿孔中,空腔脏器穿孔常导致腹膜炎,对于不典型的病例,超声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肠梗阻可见梗阻以上肠管扩张,肠管积气积液征象。如未绞窄,梗阻近端小肠黏膜皱襞清晰可见,正逆蠕动活跃。当形成闭袢时,可见局部不蠕动之肠袢,肠管弹性差,肠黏膜皱襞不清晰。如发生肠坏死。可见坏死肠襻呈无回声区.蠕动丧失,肠黏膜皱襞消失,并可见腹腔内积液征。麻痹性肠梗阻则可见均匀分布的肠腔内大量积气积液,肠蠕动减弱。

    肠套叠:套叠处肠管横切面呈同心圆状排列团块影。其多层结构为肠壁回声,根据回声特点,可判断无坏死。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系外科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手术.死亡率几乎为100%。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清淀粉酶测定值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且在胰腺有广泛坏死时血清淀粉酶测定值可能不高,甚至低于正常。故临床诊断十分困难,难与绞窄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相鉴别,而超声可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超声检查能提供胰腺肿大程度,是否合并周围及腹腔积液,前者可行保守治疗,而后者应手术引流。目前,超声尚难以根据胰腺回声水平确定胰腺坏死病灶的部位及程度。故本病例仅见胰腺肿大,也同样难以确定坏死存在,但笔者体会到超声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及合并症的诊断仍有一定的价值。, 百拇医药(任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