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19期
编号:13151648
求解基药短缺(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19期
     不过,更为棘手的是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缺失。某位负责药品政策制定的卫生行政官员曾公开表示,药品短缺问题涉及生产、流通、定价、招标采购和报销等多个环节,应由各环节的主管部门采取一条龙式的综合措施加以解决。而现实状况却不乐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发改委、财政部门和药品生产组织原本的沟通协调机制状就不健全。在药品供应发生短缺时,各部门间更是难以快速调协并及时反应。

    肖鲁告诉记者,其实医改办的成立就已经建立起了部际间的协调机制,多个部委都在医改办的领导下去统筹“三医”问题,国家应该利用好这一协调机制。

    事实上,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初,国家就已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注意。2009年,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就委托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储备体系建设研究”和“基本药物品种生产供应情况专题调研”。

    课题组通过研究我国基本药物供给现状,分析基本药物供应短缺的影响因素,就建设中国基本药物储备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重点解决“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品种”的保障供应问题;建立多部委协调机制解决跨部门政策问题;基本药物储备与国家医药储备协调互补,确定储备品种的遴选原则及依据;建立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信息管理平台,对预警品种进行市场监测;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定点生产和招标采购。求解之策
, http://www.100md.com
    面对药品短缺和药品应急,国家现已存在国家和省(直辖市)两级相对完整的药品储备体系,而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储备体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傅鸿鹏看来,对临床必须、不可替代且生产企业又比较少的基本药物实施储备,完全具有必要性,但也有部分专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肖鲁认为,经过调查研究,在2009年版基本药物目录中仅有三种解毒类药物是必须储备的,而这三种药品此前已经纳入了国家药品储备体系,因此无需再对基本药物进行单独的储备体系建设,“这对国家行政成本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对此,施阳也表达了认同。他表示,药品也是商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家只需要对部分必需药品进行干预即可,若对太多基本药物进行储备那完全是一种浪费。

    除了建立药品储备体系外,对部分药品进行定点生产,也被认为是缓解药品短缺的一条途径。2013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告了《关于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第一批试点品种公开征求意见的函》,初步拟定对6种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定点生产。随后初步确定了22个定点生产品种。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地方省市也在研究基药短缺的对策。不久前,江苏省卫生厅会同6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江苏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方案》,决定在南京、徐州、淮安和泰州建立4个省级短缺药品储备点,并建立省级短缺药品信息公开平台。

    “定点生产只能针对少数品种,绝大多数药品的供应还是应当通过经济政策来保障。如果定点生产维持一段时间后,竞争性企业消失,一旦定点厂家自身出现问题,同样会导致药品短缺。”傅鸿鹏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也多次表达了其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的反对:促使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改革措施是减少政府管制,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建立竞争性的药品零售市场,而不是强化政府管制,重回“统购统销”的制度老路。

    “在良好的市场机制运作下,政府部门不需要干预。”肖鲁的看法与朱恒鹏的看法颇有些相似。在他看来,政府应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建立短缺药品信息系统,而非直接干预药品的生产和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拿到必要的信息,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都将变得更加理性。政府指导和企业的市场反应相结合能够保证市场的供应。”肖鲁举例道,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和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建立了短缺药品信息系统,提出了短缺药品应对政策,为缓解药品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拇医药(张颂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