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080971
福建闽西地区颈寰椎同侧弓状孔和椎动脉高跨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7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闽西地区三甲医收治的9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47例女性,51例男性。平均年龄47.1岁(16~92岁)。其中包括外伤性38例,颈椎病48例,合并其他相关系统疾病12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四肢无力,站立或行走不稳等脊髓压迫症状。

    1.2 测量方法

    该研究采用颈椎 CT 平扫加重建的方法测量椎动脉高骑跨及寰椎弓状孔的发生及其变异类型。CT平扫范围从枕骨隆突到C7终板下缘。矢状位薄层重建的厚度1.0 mm×0.8 mm。为了在CT上定义颈动脉高跨的发生,我们通过测量寰枢关节中点处骨皮质下厚度和峡部高度。骨皮质下高度定义为椎动脉沟的顶点到上关节突顶部的距离。Chung在文章中描述骨皮质下厚度<2 mm、峡部高度>5 mm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时候时可定义为椎动脉高跨。同样的,每一张CT矢状位重建图片上我们要寻找是否存在寰椎弓状孔。如果存在寰椎弓状孔,将对它进行分类,分为部分的、完全的、左侧单一、右侧单一、双侧同时出现。

    2 結果

    通过筛查所有CT平扫图片,一共在15例患者中发现完全成型的寰椎弓状孔。其中10例男性,5例女性,在这些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完全成型的双侧弧形孔,7例患者发现单独的左侧完全成型的弓形孔,3例出现右侧完全成型的弓形孔。4例患者发现具有左侧完全的弓形孔伴随右侧的部分弓形孔,1例出现完全的右侧伴随部分左侧的弓形孔。另外,23例患者被发现具有部分成型的寰椎弧形孔。见表1。

    同时,在32例患者中发现了椎动脉高跨的变异。其中男性12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