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6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858244
中药塌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5日 《中外医疗》2016年第12期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试行本,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中的有关内容拟订。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一般存在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以低热、疲乏,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白带增多:呈黄色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月经不调不孕为主要症状;③子宫常呈后倾后屈,可有压痛,或有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或有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或有子宫一侧或两侧扪及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上诉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2项;④妇科超声提示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1.2.2 中医诊断标准 ①以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低热起伏为症状;②神疲乏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结为次症;③舌脉以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以上征候至少具备主征2项。

    1.3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药物组成:双花20 g、败酱20 g、红藤20 g、地丁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操作方法:上方共研细末,蜂蜜汁调成糊剂,涂抹于无菌纱布上,并放在神灯下加热,塌渍于脐以下、耻骨联合以上、两侧到髂前上棘水平(包括穴位:气海、关元、中极、水道、归来等); 疗程:经净后3 d开始治疗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