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 结、直肠癌
编号:13656124
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疗》 201434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诊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00例,按照临床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有效性指标,治疗前后炎症因子(CRP、IL-6、TNF-α)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相关有效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发生显著变化(P<0.01),而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炎症因子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0%(9/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0%(19/50)(P<0.05)。 结论 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更佳,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稳定机体内环境,且无严重并发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老年;直肠癌;腹腔镜;开腹术;效果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73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89-02

    直肠癌作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结肠癌患者的常用措施,其中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具有快速、有效、安全等多种优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已获得多数学者的一致认可[1]。该研究中将对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诊治的10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根据其相应临床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该院诊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00例,患者病情均符合WHO中的直肠癌基础诊断标准[2],按照临床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1:19,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23±1.55)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8:22,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7.59±2.39)岁;TNM分期:T1期37例,T2期13例,T3期43例,T4期7例;癌症分化情况:高分化18例,中分化64例,低分化1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占23.00%,高中33例占33.00%,大专至本科28例占28.00%,本科以上16例占16.00%。
, 百拇医药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因结直肠肿瘤性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均在认真阅读该实验知情书前提下同意并签字。排出标准:凝血系统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症者;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肿瘤广泛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术治疗;因梗阻导致肠道大量积气者;重度肥胖者[3]。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遵循肿瘤治疗原则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直肠癌根治术:首先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取患者截石位,然后行常规手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具体操作流程按照预先制定方案实施。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麻醉方法与取位均等于对照组,建立人工气腹,然后放置腹腔镜,游离肠系膜下血管,彻底清扫周围淋巴结,充分露出并保护好患者左侧输尿管,切开乙状结直肠两侧系膜,并在膀胱位置集合,采用超声刀切除髂血管周围脂肪淋巴结。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镇定等药物治疗避免感染,针对两组中部分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4 观察指标

    患者相关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包括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系统功能异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等。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有效性指标情况

    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气、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有效性指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有效性指标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发生显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CRP、IL-6及TNF-α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x±s)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http://www.100md.com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总发生率为18.00%(9/50)比对照组的38.00%(19/50)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n=5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直肠癌主要是指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个人饮食习惯、社会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相关[4-5]。手术治疗是其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直肠癌病灶位于盆腔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易造成手术切除病灶不够彻底,复发率较高等,另外手术时良好保留肛门及其功能也是手术中一个重要难题,因此临床选择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6]。该研究实验中将对100例该院确诊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得出: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出血量(97.26±18.22)mL,少于对照组(264.59±44.26)mL;排气、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67±1.89)d、(2.04±1.26)d、(2.93±1.99)d、少于对照组(4.26±1.68)d、(4.01±1.02)d、(5.36±1.69)d,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等,从而进一步说明腹腔镜手术疗效甚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利于保护其免疫功能,减轻手术应激性而导致免疫抑制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短且出血量少表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伤害性较小,可为老年患者机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因老年患者机体对手术耐受、愈合及免疫能力均较差,良好控制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对其身体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7]。, http://www.100md.com(常立伟)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 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