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34
编号:13656118
多例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价值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疗》 201434
     [摘要] 目的 研究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的分娩方式。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86例,按照患者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3例,分析产妇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比较两组产妇的难产产程,同时统计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胎头位置移动。对照组的第二产程延长率为39.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3.2%;观察组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分别为7.0%和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和20.9%。第二产程延长率、并发症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对产妇产程和胎头下降的关注,是及早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可优先采取经阴道分娩结束妊娠。

    [关键词] 头位梗阻性难产;临床特点;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77-02
, http://www.100md.com
    头位梗阻性难产是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难产类型,有研究指出难产患者中有75.7%产妇均为头位梗阻性难产[1]。若头位梗阻性难产未得到及早诊断和处理,则可能导致较严重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产妇或新生儿死亡。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有效的分娩方式,该院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分娩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两组患者均为43例。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28.9±2.1)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周为(37.1±1.2)周,产次:1次27例,2次1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9.2±2.3)岁,孕周为35~42周,平均孕周为(37.8±1.4)周,产次:1次25例,2次18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

    按照以下标准对产妇的产程异常情况、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判定,并分别统计对应患者的数量[2]。

    1.3.1 产程异常 潜伏期超过16 h即判定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6 h为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是指产妇的宫口完全打开后,2 h后胎儿仍未娩出。

    1.3.2 胎儿并发症 ①胎儿窘迫:胎儿心率偏离正常范围,即无宫缩条件下胎儿的心率超过160次/min或低于120次/min。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min或3 min的Apgar评分水平低于6分。

, http://www.100md.com     1.3.3 产妇并发症 ①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1 d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 mL。②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产妇软产道有裂伤等症状。

    1.4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该组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

    该组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胎头位置移动四个方面,两组患者发生难产的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头位梗阻性难产产妇的原因分析[n(%)]
, 百拇医药
    2.2 难产产妇的产程延长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延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两项产程延长率则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延长情况比较分析[n(%)]

    2.3 产妇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产妇中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2例,并发症率为7.0%,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2例,2例产妇出现产褥感染,并发症率为16.4%。所有并发症产妇均经手术或药物治疗等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死亡病例。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n(%)]
, 百拇医药
    2.4 新生儿的并发症比较

    新生儿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2例新生儿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各1例,总并发症率为9.3%;对照组新生儿中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的患儿数量依次为4例、3例和2例,总并发症率为20.9%。所有新生儿均经急救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分析[n(%)]

    3 讨论

    3.1 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发生原因分析

    头位梗阻性难产属胎儿头部先露出的难产类型,是指由于两个或多个分娩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胎儿头盆的不对称,进而导致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无法克服增大后的分娩阻力,从而造成难产[3]。总结临床经验可知,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等。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发生机制为:由于上述原因引起胎儿头骨的变化,导致胎儿头部无法与骨盆保持良好适应性,在子宫口形成机械性梗阻,导致胎头旋转异常,延长产程;此时若未得到有效处理,则可能导致宫颈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进一步加大胎儿通过骨盆的难度,发生梗阻性难产。该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和胎头位置移动严重,其中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是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原因,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4.9%和30.2%。, http://www.100md.com(刘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