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34
编号:13656108
60例血管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再植的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疗》 201434
     [摘要] 目的 对血管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再植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拇指再植术,实验组采用血管转位再植术,对比分析手术治疗后的拇指存活、坏死情况以及危象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拇指存活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拇指存活率(86.67%),且实验组的拇指坏死率(3.33%)显著低于和拇指坏死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动脉危象率(13.33%)和静脉危象率(10.00%)与对照组的动脉危象率(6.67%)和静脉危象率(16.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再植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拇指存活率,降低了患者拇指的坏死率,减少动、静脉危象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管转位;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再植治疗;临床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6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57-02

    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是临床上手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目前,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我国,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显微外科再植技术被不断的应用到治疗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但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拇指处神经和血管分布较为密集,为再植手术的实施造成了困难[2]。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该院为进一步研究血管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再植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特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60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13~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22.5)岁。实验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4~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7±12.3)岁。损伤部位:右拇指损伤患者42例,左拇指损伤患者18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拇指再植术进行治疗,彻底清创去除死皮,使用克氏针固定并修复肌腱、动静脉以及神经等。实验组患者使用血管转位再植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麻醉方法采用臂丛下神经阻滞的方式,然后采用气压止血带对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压迫驱血,对患者拇指损伤部位进行清创处理,将创面彻底清除干净,并且修剪创面的边缘部分,在手术的过程中手术人员对患者拇指损伤部位的神经以及血管抽出长段的部分,同时将抽出的部分逐个标记清楚,对患者损伤部位残留的部分肌腱进行相应的修整,而患者肌腱部分是否实施转位处理则根据患者拇指受损的程度来决定;其次,对患者的转位过后的动脉进行切取处理,将患者的食指桡侧手指根部与拇指的掌侧按照“Z”行的方式将患者拇指食指部位切开,并且将拇指与食指处得神经及动静脉血管全部显露出来,在患者的食指根部将食指内的动脉血管游离出来,并且经明道进行血管位置的移动后将其吻合到指定的区域,在转位的过程中若神经需转位时,可将血管与神经同时剥离进行转位处理;最后,对患者转位后的静脉进行区段的切取,在患者的手背第二掌骨处,取一弧形的手术切口,将手背处皮下的1~3条静脉显露出来,将其向较远短剥离完毕后将其切断,并且通过指定的区域将该静脉血管转移至患者拇指的背侧区域内吻合,将患者手术的切口缝合好后,止血,包扎,手术完毕。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6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拇指存活、坏死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同时观察32例患者手术后动脉危象以及静脉危象情况,并记录分析。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6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拇指存活、坏死情况

    分别对60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进行治疗后,实验组的拇指存活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拇指存活率(86.67%),且实验组的拇指坏死率(3.33%)显著低于和拇指坏死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6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拇指存活、坏死情况[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60例患者手术后动脉危象以及静脉危象情况

    采用血管转位再植技术对6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实验组的动脉危象率(15.00%)和静脉危象率(10.00%)与对照组的动脉危象率(8.33%)和静脉危象率(16.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60例患者手术后动脉危象以及静脉危象情况[n(%)]

    注:与右拇指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主要是由机械对患者拇指的损伤所致,当下对该损伤的处理多采用再植手术的方法,但由于拇指处血管及神经分布较为密集,再植手术的过程往往不是十分顺利,且手术后较容易出现坏死或损伤部位动静脉血管危象等等诸多并发症,造成再植手术的成功率大大的降低[3-4]。拇指再植手术成功后,患者拇指存活的状况较好,功能以及外观均较好,故而,如何提高拇指再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尤为重要[5]。该研究中显示,分别采用血管转位再植手术对60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进行治疗后,实验组的拇指存活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拇指存活率(86.67%),且实验组的拇指坏死率(3.33%)显著低于和拇指坏死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将血管转位与再植手术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为广大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带来了福音,并且一定程度的提高了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6]。血管转位是目前新兴的一种用于辅助拇指再植手术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损伤拇指处的血管以及神经进行疏导,将拇指与食指掌侧的血管与背侧的血管重新疏导后在适当位置吻合的一种辅助手术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的保护了患者拇指损伤部位的血管,并且将掌侧与背侧的血管重新吻合后能够恢复损伤部位血管的完整性,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输,改善了损伤部位的血液运输功能,从而促进损伤部位组织的愈合,进而提高了再植手术的成功率以及临床治疗的效果[7-8]。该研究中结果与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该结果对研究及手术的过程要求更为精确。, 百拇医药(王杰 王浩 黄飞 黄荣华 范亚生)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