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9195
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临床指标变化规律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5日 薛丹 孙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评价其规律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完成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进入牙周维护期治疗,对其进行12个月的纵向观察,3个月进行1次牙周维护,序列治疗,记录各时间点的临床附着水平、探诊出血、牙齿松动度、磨牙记录根分叉病变的程度和探诊深度。 结果 基线平均探诊牙周袋深度为(4.83±0.49)mm,探诊附着水平为(3.29±0.91)mm,探诊出血位点比例为86%。轻、中、重度的位点治疗前后的全口探诊深度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诊出血位点比例由开始86%下降至10.71%。邻侧临床附着水平增加明显高于舌侧,舌侧临床附着水平明显高于颊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4~5 mm比≤3 mm容易出现牙周袋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周炎的维护治疗期在慢性牙周炎牙周序列治疗过程中起到了稳定疗效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维护质量;指标

    [中图分类号] R276.8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058-02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因此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此研究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变化规律,可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计划,及时的控制病情等,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在该院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患者26例,对其进行12个月纵向观察,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均在该院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为(43.7±15.1)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诊断,确诊为慢性牙周炎,且均在该院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口腔内的余牙在16个或16个以上,其中不包括第三磨牙,还有4个或4个以上磨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