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70927
肺结核治疗中的类赫反应65例影像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郭俊 张勇 樊益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类赫反应(similar Hexheimer reaction),是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化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暂时性的可逆良性“恶化”反应。由于类赫反应多出现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初期,且患者通过医学影像检查可知病灶发生类赫反应,而与患者自身临床反应呈现出矛盾现象,因此类赫反应也称为假性恶化、矛盾反应等,即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但医学影像检查可知患者体内病灶出现增大或有新病灶产生。该文通过对类赫反应肺结核在强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X线和CT表现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肺结核类赫反应影像变化的认识,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疗依据。

    [关键词] 结核;肺;类赫反应;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183-0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搜集1990年5月—2007年5月该院等经痰菌检查、结核菌素(OT)试验、X线胸片、CT检查,并结合临床综合确诊的65例类赫反应患者,男41例,女24例,年龄8~68岁,平均39岁。按新的结核病分类,将本组患例分为原发性结核4例(原发综合症4例,纵隔淋巴结核0例),继发性肺结核28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5例,结核性胸膜炎18例(其中10例为结核性胸膜炎和并继发性结核;5例为结核性胸膜炎和并慢性播散性肺结核)。

    1.2 方法

    该组肺结核采用正规化疗,治疗前行X线正侧位胸片和CT检查,治疗后常规1~24个月随访复查,胸膜炎病人治疗1周后不定期复查,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随时复查胸片或CT检查。参照临床标准排除耐药结核菌株引起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疾病非免疫抑制剂使用等非艾滋病(AIDS)的免疫缺陷者,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各种基础性疾病以及其他致病菌感染等肺部疾病病变发生变化,仍继续正规化疗。由2名高年资胸部影像医师分析其肺结核化疗前后影像表现变化特征。

    2 结果

    按照肺结核病的正规强化治疗后,发生类赫反应的时间和病变影像表现变化如下。

    ①原发性肺结核4例,原发综合症4例。原发病灶位于双肺中上叶、X线与CT上呈片状影,边缘模糊,肺门淋巴结肿大。在原发病灶与肺门纵隔淋巴结炎之间有条索状淋巴管炎影。在强化性治疗1.0个月后,3例出现的发病灶扩大,周边模糊。1例出现肺部病灶缩小,但肺门及淋巴结扩大模糊。继续强化治疗1个月后复查,原发病灶及肺门淋巴结缩小,6个月后复查,病灶消失,淋巴结缩小。

    ②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5例。5例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