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13765395
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120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急救与护理。方法总结了2年零6个月我院136例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结果136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经院前急救19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运途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安全送往医院救治。结论快速、安全、平稳、及时转运及途中的观察护理。科学、熟练的急救护理技术及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颅脑损伤重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b)-0175-02

    【Abstract】 Objective on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 observation,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Methodssummarizes two years and six months 136 hospital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pre-hospital care and nursing.Results136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y 19 pre-hospital care patients died rescuing invalid,a transit rescue invalid deaths are security rushed to the hospital.Conclusionfast,secure,stable and timely transit and on the way of care.Science,skilled nursing technology and predictability of aid measures,to reduce patient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s,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important role.
, http://www.100md.com
    【Ked Words】 head injury;severe;emergency;care

    由于我县地处国道且县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各种交通事故、外伤性事故经常发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工具的大量增加,交通事故、外伤性事故的发生率更是明显提高。颅脑严重损伤患者约占18%,其中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共院前救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6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男93例,女43例;年龄11~76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3例,重物砸伤23例,高处坠落19例,其他31例,入院后经头颅CT检查示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40例,脑挫裂伤42例,颅内血肿29例,脑干损伤12例,颅骨骨折13例,呼吸心跳停止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9例,运送途中死亡1例。
, 百拇医药
    2院前急救和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到达现场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面先触地的患者,口腔、鼻腔内及咽喉部常有异物存留,或因呕吐物或口腔内分泌物堵塞这些部位,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危机生命。因此,应迅速清除这些部位的异物或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负压吸引,置口咽通气管于口内,头偏向一侧,稍抬高下颌,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对呼吸困难、深昏迷或颅底严重骨折出血多者,尽早做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给予高流量氧气的吸入,预防早期低氧血症和缺氧,以改善脑部缺氧症状,抢救患者生命,避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内,确保患者安全运达医院救治。

    (2)观察患者脉搏、血压、意识呼吸、瞳孔和肢体活动情况,准确判断伤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3)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确保输液、用药通畅,妥善处理患者合并伤,如合并出血性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同时给予止血、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尽快纠正休克,从而早期实施脱水治疗,为神经外科专科治疗争取时间,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必须注意患者血压,使用不恰当可造成患者休克加深,颅内灌注压进一步下降,加剧神经系统继发性损害[1]。
, http://www.100md.com
    (4)处理包扎伤口、止血,避免伤口的感染,有骨折者进行固定,以防骨折移位,或出现因搬动、检查、护理不当导致二次损伤。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做好观察记录。用车载电话将患者初步诊断及病情报告医院急诊科室,以便医院在短时间内做好充分准备,实施进一步检查及治疗,使治疗连续,缩短了抢救的时间。转运途中搬动患者时务必小心,应保持身体呈直线,采取平卧位避免搬运过程中的二次伤害。

    3讨论

    (1)重型颅脑外伤是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情危急,来势凶猛,患者的病死率30%~50%[2]需要及时抢救。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作为第一救护人,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置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对患者生存及预后有较大影响。因此急诊科人员都要安排急救经验丰富、经过急诊急救培训的医护人员;救护车上建立完善的急救物品设备管理制度随时保证急救所需药品、抢救器械、设备、运送工具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颅脑损伤早期死亡率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程度,但及时适当的治疗可以减轻和避免脑损伤后某些继发性病理改变,提高疗效,改善预后[3]。现场和院前急救主要应解决“ABC”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可高达60%~70%[4]。因此 保持呼吸道畅通是颅脑损伤最重要的急救措施。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会加重脑水肿,所以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抬高10~300°,偏向一侧的卧位,避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内。车载吸引器必须保持性能良好随取随用,给予高流量氧气(4~6L/min)吸入,呼吸衰竭者,应立即气管插管,并行机械辅助呼吸,以改善脑部缺氧症状。
, 百拇医药
    (3)密切观察意识状态。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我院急诊科护士都要求熟练掌握Glasgow昏迷计分法进行院前评估,及时判断伤员伤情,为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4)瞳孔是反应病情变化的窗口,要及时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灵敏度。特别是搬运过程中,可能使病情加重,而且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快又复杂,因此应5~10min观察瞳孔一次,随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利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神经系体征的变化。伤后一侧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多是原发性脑挫裂伤;伤后即偏瘫或全瘫,伴有去脑性强直,常提示原发性脑干损伤;伤后出现神经系体征者,应考虑有颅内血肿的可能。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处理。

    (6)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救治要求我们做到快速、安全、平稳,患者经急救处理后,应及时转送,转送途中要密切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R、P、BP是反映呼吸循环功能的最客观指标,也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条件[5]。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的同时还要提前与医院联系并交代病情,以开放快速绿色通道,做好入院后抢救准备工作。待其平安入院后,详细交接伤者病情、急救措施及用药等院前急救及护理情况。
, 百拇医药
    (7)心理支持。重型颅脑损伤作为一种突发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事件,患者的家属往往陷入比较混乱的状态,出现忧郁害怕、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在现场绝大多数患者还没有亲人陪伴,往往表现出无助、绝望。医护人员在抢救生命的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要给患者恰当的安慰,增加其战胜疾病的勇气,指导现场人员、患者和家属配合我们的行动,更多地为患者赢得抢救治疗时间。

    4结语

    科学、熟练的急救护理技术及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促进危重伤员病情稳定的有利保障,尤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易声禹,只达石.颅脑损伤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

    [2]只达石.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3.

    [3]易声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3.

    [4]王新德,赵雅度.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外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

    [5]李彩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320.

    【收稿日期】2011-01-06, http://www.100md.com(黎海燕)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