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07
编号:13832339
从“血瘀水停”角度探讨“治未病”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运用(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7
     对于合并的痼疾方面,陈新宇教授擅长使用辛温通阳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以通阳统领化瘀、利水、宣痹诸法,所创制的温阳振衰颗粒、天牛止眩胶囊等院内制剂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17-19]。并通过“辛以润之”理论指导消渴病的论治,以辛味药之辛宣通利之性,辛散和络,使脉道通利、津液运行流畅,预防络瘀水停导致的脱疽。“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通过先安痼疾,使血脉安和,不至内戕正气,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3.2 欲病救萌:轻清宣化,祛邪于外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表的报告显示,截至2月11日,我国44 672例确诊患者中发现889例无症状感染者[20]。新冠肺炎疫情无症状感染的潜伏状态,即采样时无自我感知或临床症状、体征,但随后仍可出现某些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者隐蔽性强,易成为传染源,可能发展为确诊病例,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控、治疗,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项研究对159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进行CT检查,感染者肺部均发现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95%),多累及 2个及以上肺叶(62.9%)[21]。可见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新冠病毒已经引起了肺部的病理改变。无症状感染者在辨证上存在特殊性,应认识到无症状不代表“无证可辨”,可从“辨病”“体质辨识”方面入手,结合其禀赋强弱、饮食居处、生活习惯差异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