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07
编号:13832077
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探讨中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用药规律(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1986年6月20日至2017年3月8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RP住院患者病例。总共收集病例751例,根据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共获得751例病例。其中男性438例,女性313例,年龄2~71岁。

    1.2 診断标准

    参照《实用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3]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诊断标准:(1)自觉症状:夜盲;(2)视野检查:视野呈双眼对称性缩小,早期见环形暗点,晚期进行性缩小,最终形成管状;(3)眼底检查:视盘呈蜡黄色萎缩,视网膜血管普遍狭窄,网膜呈青灰色,有骨细胞样或不规则状色素沉着;(4)视觉电生理检查:ERG的a、b波振幅明显降低或者熄灭;(5)暗适应检查:暗适应能力差;(6)家族史。其中(1)(2)(3)是必备。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RP;(2)病例资料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3)病历中有明确的治疗手段,中药处方有具体的药物组成以及剂量。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合并其他眼部病变患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落、中央动脉阻塞、中央静脉阻塞、青光眼等);(3)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缺失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