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84
编号:13593031
浅析中医五行“肝心母子关系”生理、病理及临床(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4
     现代医学对某些方剂的主治病证也有完善与补充,如镇肝熄风汤所治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气血逆乱所致的类中风,潜镇药与滋阴药并用,潜镇以治标为主,兼以滋阴治其本。现代研究发现其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血管性头痛、脑卒中、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效果佳[20]。

    综上所述,中医“肝心母子关系”在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对肝心二脏的认识有不谋而合之处,让人们对中医这门经典医学的科学整体观有了更清楚地认识;现代医学对某些药物、方剂治疗作用的扩展研究,也为中医自身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毛娅男,赵国荣,袁振仪,等.从中医“木旺侮金”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探讨肝肺二脏病理传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2):112-114.

    [2] 赵国荣,陈研焰,何宜荣,等.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44-46.
, 百拇医药
    [3] 李少波.實用心脏病并发症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23-513.

    [4] 赵国荣,戴玉微,崔玉晖,等.从微生态与心血管损伤关系探讨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tPA与PAI-1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46-49.

    [5] 唐利玲,唐 靖,古妙宁,等.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2):124-127.

    [6] 周 涛,范忠才.血管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5):708-710.

    [7] 林艾雯,陈竹君.动脉粥样硬化与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4):580-582.

, 百拇医药     [8] 诸现明,李 冰,安 毅,等.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分子心脏学杂志,2010,11(3):184-188.

    [9] 侯鹏高.动脉粥样硬化与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7):1039-1040.

    [10] 王 乾,高伟波,朱继红.心源性肝病及肝硬化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6,15(5):534-537.

    [11] 唐建国,杨卫明.心源性肝功能损害[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4(1):36-38.

    [12] 曹锦花.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89-494.

    [13] 蔡小蓉,杨建云,肖炳坤,等.茵陈五苓散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9):857-860.
, http://www.100md.com
    [14] 于永红,胡昌兴,孟卫星,等.茵陈、赤芍、三棱、淫羊藿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消退作用及原癌基因C-myc、C-fos、V-sis表达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1,18(2):4-7.

    [15] 王灿红,何晓山,张丽静,等.羧甲基茯苓多糖对氟尿嘧啶肝损伤小鼠减毒及肝脏保护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6,32(9):28-34.

    [16] 刘 成,杨宗国,陆云飞,等.茯苓多糖退黄疸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195-198.

    [17] 陈继岩.羧甲基茯苓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与体外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2):66-70.

    [18] 陈 明,龙子江,王 靓.栀子提取物保肝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6):610-612.

    [19] 董婉茹,刘洪毓,丁雅光,等.栀子在治疗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250-254.

    [20] 范晓艳,杨传华,张文高.镇肝熄风汤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2):138-140., 百拇医药(赵国荣 唐菲 戴玉微 肖碧跃 艾碧琛 尹周安 何宜荣 毛娅男)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