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1712
编号:13606780
不把老蒋放眼里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1712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叶公超接到了叔父叶恭绰的一封信,说老家闹分家,小妾潘氏无知,要把保管的国之重宝毛公鼎给卖了。叶恭绰嘱托道:“这是国宝,决不能落到外人手中,不得典质,不得买卖,有朝一日,可以捐给故宫博物馆。”叶公超不敢怠慢,火速赶到上海。

    潘氏争夺家产计划受挫,一怒之下向日本宪兵告了密,多亏叶公超提前一步将毛公鼎藏了起来。在随后的突击搜查中,日本宪兵搜出了大量的字画和两把手枪,当即以间谍罪逮捕了叶公超。叶公超被关监狱49天,经历了七次提审,硬是咬牙挺了过来。最后,还是家人仿造了一个赝品,加上重金保释,叶公超方才摆脱牢狱之灾。

    经此事件,回到重庆的叶公超再也没有心思去大学教书了。在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董显光的鼓动下,他毅然地投笔从政,凭借优秀的外语能力做起了外交官。“毛公鼎事件”成为叶公超一生的转折点。

    1949年到了台湾后,叶公超先后担任国民党台湾当局的“外交部长”和“驻美大使”。他的作风依旧不改,在任上公然宣布:“我一天只看五件公文,其他的都不必送上来了。”“出使”美国的时候,他不用讲稿,出口成章,讲毕全场鼓掌,历时数分钟不息。

    叶公超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放不下文人的傲气和身段。他自己也知道官场有官场的游戏规则,1954年,他曾对新上任的“中央日报社”社长阮毅成说:“我办‘外交’,你搞宣传,都是放错了地方。外交和宣传,对自己有利的事,皆要尽量夸张,也就是要能说大话;对不利于自己的事,皆要尽量隐讳,也就是要常说假话。这两者,皆非你我所长者也。”

    在官场上,他不仅和顶头上司陈诚不和,还从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

    1961年,联合国大会讨论外蒙古入会案。蒋介石早在1946年就反对外蒙古脱中,所以台湾地区的地理书里一直都涵括外蒙古。当时叶公超觉得台湾当局的“外交”处境艰难,自作主张地投了赞成票。他不仅不听蒋介石的指示,还声称:“他懂什么‘外交’?他连问题都搞不清楚!”蒋介石勃然大怒,急召他回台湾,罢免了他的“驻美大使”。

    (摘自《民国大人物·文人卷》臺海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滕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