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安全导刊》 > 202008
编号:13824037
淄博市市售生食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食品安全导刊》 202008
MPN定量法,多重荧光PCR法,毒力基因
     摘 要:为了解山东省淄博市市售生食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分别于2019年8、9、10月从不同区县的零售市场采集牡蛎和毛蚶样品共40份,运用副溶血性弧菌MPN定量法和多重荧光MPN-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检出率为47.50%(19/40),其中污染量≥110MPN/g的样品占26.00%(5/19);毒力基因(tdh、trh)阳性15份,携带率37.50%(15/40),其中牡蛎携带率为45.00%(9/20),毛蚶携带率为30.00%(6/20)。故得出结论,淄博市市售牡蛎和毛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较高,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MPN定量法 多重荧光PCR法 毒力基因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嗜盐性革兰氏阴性菌,其普遍存在于海产品中。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食品后,人体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休克[1]。据报道,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已超过沙门氏菌位居首位[2]。在沿海省份和地市,由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3-4]。研究发现,耐热性直接溶血素(TDH)、TDH相关的溶血素(TRH)与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密切相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