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6年第8期
编号:12876488
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干预作用(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8期
     肥胖是NAFL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肠道中拟杆菌数量明显高于消瘦人群,随着BMI增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动物实验证实,拟杆菌可发酵和降解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植物多糖,增加15%的能量吸收,可使机体脂肪量增加,血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增加。拟杆菌还可以抑制肠黏膜上皮中禁食诱导脂肪因子(fasting-induced adipose factor,Fiaf)的表达,从而导致脂肪积累,促进肥胖形成[14,15]。

    口服益生菌,补充肠道有益菌,在肠道中对致病菌产生营养竞争、粘附竞争以及生物化学竞争作用,其代谢产物能阻止致病微生物的定植和入侵,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改善小肠动力阻力,改善NAFLD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血循环中代谢性内毒素水平,减轻肝脏损伤及脂肪沉积[16]。还能减轻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控制及治疗NAFLD,或延缓NAFLD进展,并能使体质量降低。赵严等[17]报道应用培菲康治疗后,可减轻NAFLD患者的TNF-α、IR,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改善脂联素(adiponection,APN)及肝功能。另一报道显示[18],经益生菌治疗后NAFLD患者ALT、AST、GGT、TG、TC、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CT肝/脾比值显著增高、超声积分显著降低(P<0.05)。

    在益生菌治疗NAFLD的临床试验研究中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