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558501
青少年共同性斜视改良术临床效果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2015年第22期
     表4 两组S1T平均值比较(x±s,mm)

    表5 两组FBUT平均值比较(x±s,s)

    2.4两组术后复查随诊情况

    通过术后定期复查随诊,记录患者1个月后炎症反应(结膜充血持续时间长短)、睑裂外观(睑裂区结膜瘢痕、结膜囊肿)、干眼(患者有无干眼症状如干涩、异物感等)情况及受术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改良组与传统组在斜视手术矫正术后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3.84,P<0.05)。见表6。

    3 讨论

    斜视手术的结膜切口有多种类型[6]。如直肌止端的弧形结膜切口(Swans切口)、角膜缘不全梯形切口、大梯形切口[7]、穹窿结膜切口、近穹窿结膜切口等,其中穹窿结膜切口、近穹窿结膜切口(Parks切口),以往主要用于斜肌手术,近年来开始用于直肌手术[8]。角膜缘梯型切口术野范围大暴露好,但球结膜的大面积分离,扰动了前Tenons囊,使结膜长期充血,形成结膜瘢痕并可能造成结膜囊肿,影响患者美观,此切口也容易形成术后结膜与肌肉粘连,影响斜视矫正效果,并对再次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改良的Parks切口切口小,且位于眼睑后,较易于暴露直肌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