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21期
编号:12558706
原发性小肠肿瘤51例影像表现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1期
     3.1.2 X线口服钡剂造影 简便易行,多用于筛选查体,了解小肠功能、位置、走向、病变基本情况,但检查时间长,患者接受辐射剂量较大,小肠迂曲重叠多,对<20 mm的病变漏诊率高,难以发现病变肠腔外情况。

    3.1.3 X线气钡灌肠双重造影 使小肠充分扩张,黏膜展开,在黏膜改变方面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方面有优势,不仅可以直观显示小肠隆起性病变的直接征象,同时可以显示病变的一些间接征象如病变的形态及生长方式[3]。但插管存在患者耐受度问题,对微细病变显示效果仍欠佳。

    3.1.4 CT 常规腹部CT在肠道萎缩的情况下,对肠腔及肠壁显示欠佳,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结合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肠腔内细节及肠黏膜病变,更精确判定小肠肿瘤形态、数目,可以发现小到5 mm的结节。有效区分良恶性肿瘤、肠道纤维化及粘连。通过显示肿瘤侵及范围、腹部淋巴结、实质脏器情况,对肿瘤进行分期,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小肠肿瘤检出与定位的首选。CT灌肠造影肠道扩张更好,病变显示充分,但因需插管操作及患者接受度问题,不如CT小肠造影简单易行,实际应用较少。CT仿真内镜(CTVE)能有效提高对小肠肿瘤的早期确诊率[4]。

    3.1.5 MRI 随着MRI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速扫描,水成像技术与对比剂的完善,MRI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MRI小肠造影及MRI小肠灌肠造影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