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20期
编号:12558922
葡萄糖酸钙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0期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主要应用于钙缺乏、过敏性疾病、心脏复苏、氟中毒、镁中毒等[10,1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探讨其用于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效果。钙离子是维持肌肉神经组织兴奋的重要离子,在平滑肌的收缩过程中必不可少。平滑肌肌膜的动作电位通过横管膜向细胞内部传达,横管膜发生去极化,钙离子发生内移,内移的钙离子激活三磷酸腺苷酶,导致ATP发生裂解,从而放出肌肉所需的能量,同时还会诱发内质网释放钙离子,使肌浆内钙离子水平进一步升高,与原肌凝蛋白结合,使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暴露被肌凝蛋白掩盖的肌纤蛋白的作用点,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呈肌纤凝蛋白,导致细微丝向粗微丝滑行从而导致肌肉收缩[12,13]。钙离子同时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是凝血因子Ⅳ,发挥促进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

    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为Xa、V、Ca2+和PF3(血小板第3因子,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