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19期
编号:12558979
不同剂量立普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9期
     3 讨论

    血脂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控制其发展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显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有加速促进作用[7,15],颈动脉位置较为表浅,易于观察,病变出现较早,其内中膜厚度的改变或斑块形成情况可较好地反映高血压对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8],在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提示对血管的不良影响,如不稳定斑块形成及脱落则可形成血流中的栓子,其随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栓塞事件[9]。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预防及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控制血脂的情况可作为改善疾病状态的评估因子。

    大量研究证明,他汀类降脂药在有效降脂的同时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0]。斑块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引起心脑血管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1]。立普妥作为第三代他汀类降脂药,效价比最高,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12],通过抑制HMG2CoA还原酶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促进肝脏对LDL-C的摄取和分解[13],升高HDL-C,促进斑块内胆固醇的逆转运,降低斑块内脂质成分,减少脂质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沉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14]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