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2558812
医院护理学生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护理学生护患纠纷原因及应对措施,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107例医院发生护理学生护患纠纷的原因。 结果 近年来医院护理学生护患纠纷发生有上升趋势,其中护患沟通和服务态度不到位引起的达57%,并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结论 加强护理学生护患沟通,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法制安全教育,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护理学生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 护理学生;护生护患纠纷;原因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130-03

    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与患者或其家属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或争执的事件,称为护患纠纷,这是一种严重影响护患关系的事件[1]。临床工作中,护理学生(护生、实习护生)是参与患者治疗和护理的直接执行者,与患者关系紧密,风险也很高,护患关系处理不当最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2]。加之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针对护理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也更全面更高了[3],而实习护生刚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及技巧,这使得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在实习带教中要有目的地加强护患纠纷预防意识的培养。本文对2012~2014年107例实习护生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校10所三甲以上的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作为调查对象,走访科室和护理部了解我校护理学生2012~2014年在医院实习发生护患纠纷情况。回顾调查统计资料,发生纠纷的女护生101人次,男护生6人次,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55±1.45)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共发生107起护患纠纷,对107起护患纠纷通过护患双方提供的陈述材料及病历等原始资料分析,归纳出了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有几方面,其中护患沟通37例,服务态度24例,技术水平17例,责任心15例,法律意识14例。

    1.2 方法

    将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分析,并按每例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方法采用百分率。

    2 结果
, 百拇医药
    据统计我校东莞市两所综合性教学医院2012~2014年实习护理学生发生的护患纠纷共计107起,发生的主要原因涉及护患沟通、服务态度、技术水平、责任心、法律意识等方面,统计归类如下(表1)。

    表1 2012~2014年护生发生护患纠纷原因出现情况

    3 护生护患纠纷原因分析

    3.1 护患沟通障碍与服务意识造成的影响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成为医疗纠纷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4,5]。护生刚进医院工作,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护生欲完成工作任务心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护患沟通障碍与服务意识差引发护患纠纷的比例分别为34.6%、22.4 %,居前两位。这反映出护生在护理病人时,有人服务意识不强,与患者沟通交流缺乏技巧,对患者缺少耐心和同情心,在与病人的交流过程中简单应付或使用专业术语过多,对患者态度冷漠,说话生硬,患者提出疑问不给予耐心的解释或解释不到位,或者静脉输液或其他操作未能一次性成功又不道歉致使患者不悦,尤其是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与家属焦虑、易怒,语言往往过激,这都极易引起或诱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而发生纠纷。因而护生应仔细观察带教老师在护理患者时的沟通技巧。带教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沟通技巧熟练,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不但认真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及反应,而且几句话,就能拉近与患者的关系,如“我又来看你了”、“我一直想着给您换药,可刚才病人太多”等等,使患者产生亲切感。护生与患者沟通时,要说“有什么需要我帮您的”、“我在治疗时,可能比较痛,您实在不舒服时,可以让我暂停”、“您的痛苦我能理解”等等,这些可以表现出我们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护生应具备化解语言冲突的能力,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6],我们知道,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与患者语言有分歧时,不要纠结于某句话的不当,要心气平静,使事态向好的方面转化,使争执变为沟通,使沟通更加融洽。带教老师要指导护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要认真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及反应,这能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如果患者主动就某治疗状况进行探讨,护士不要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护士应集中倾听对方的谈话内容,并把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及时反馈给患者,可用“点头”、“嗯”等表示自己正在仔细倾听,以增加患者的信任。为使沟通更融洽,应根据患者的谈话延伸提问,使沟通有效地进行下去。要了解患者的感觉症状及心理需要,从而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加速护患关系的建立[7]。
, http://www.100md.com
    3.2 患者的期望值与护理技术水平的差异影响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有的患者对护理人员要求特别高,技术要过硬,操作要熟练,要求护生输液要一针见血,不得有误[8]。如果护生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没有预见性,健康指导时急于求成,或对引进的新设备及更新的仪器使用不熟练,甚至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这必然增加患者的痛苦,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这反过来又会给护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加大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同时患者希望得到有关自己疾病的饮食、用药、其他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宣教,如果护生不能正确全面回答患者,解释不到位,相关专业知识出现缺乏,则会造成患者对护生的不信任,持怀疑态度,期望变失望,不能达到患者的要求,使患者对护理工作产生不信任或猜疑,到最后引发纠纷[9]。教师带教时应加强护生的基础操作技术训练,手把手教,练就过硬的护理技术,通过娴熟的技术、渊博的知识、博爱和宽容的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百拇医药(蔡宏亚 廖少玲 罗安安 黄秀凤)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