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466256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及其危险因素调查(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5日 吴伟萍 杨丽琛
第1页

    参见附件(3801KB,4页)。

     [摘要]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共选择学龄前儿童1379例为调查对象。调查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8.4±10.7)g/L,其中82名调查对象Hb<110 g/L,占5.95%。轻度缺铁性贫血78例,占95.1%,中度4例,占4.9%,无重度缺铁性贫血。儿童曾患贫血病史、儿童为少数民族、母亲孕期和哺乳期未接受相关健康教育、胃肠疾病>2次/月、儿童饮食中奶、豆及相关制品摄入频率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月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P<0.05或<0.01)。结论 儿童曾患贫血病史、少数民族儿童、母亲孕期和哺乳期未接受相关健康教育、胃肠疾病、儿童饮食不均衡、家庭经济条件差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20-04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儿童多见,与喂养不当、偏食、慢性腹泻等有关。缺铁性贫血虽然多以轻度为主,但是长期慢性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还可以并发其他疾病[1]。本调查对我市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现状以及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15个社区共1379名婴幼儿纳入调查对象。纳入标准:6个月~6岁,家长配合,知情同意。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父母、儿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等。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填写,调查员核实无误后回收问卷。

    1.3调查内容

    1.3.1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等 ......
------
    吴伟萍 杨丽琛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摘要】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共选择学龄前儿童1379例为调查对象。调查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8.4±10.7)g/L,其中82名调查对象Hb110 g/L,占5.95%。轻度缺铁性贫血78例,占95.1%,中度4例,占4.9%,无重度缺铁性贫血。儿童曾患贫血病史、儿童为少数民族、母亲孕期和哺乳期未接受相关健康教育、胃肠疾病2次/月、儿童饮食中奶、豆及相关制品摄入频率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月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P0.05或0.01)。结论儿童曾患贫血病史、少数民族儿童、母亲孕期和哺乳期未接受相关健康教育、胃肠疾病、儿童饮食不均衡、家庭经济条件差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缺铁性贫血 危险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483)

    【分类号】R725.5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儿童多见,与喂养不当、偏食、慢性腹泻等有关。缺铁性贫血虽然多以轻度为主,但是长期慢性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还可以并发其他疾病[1]。本调查对我市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现状以及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进行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01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