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367245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主要原因与有效防止措施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王万仲 杨雪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报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方法 选取本站无偿献血者血液6600份,对所有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了解血液样本的报废情况,分析血液样本检测报废的原因。 结果 在6600份无偿献血者中,由于血液自身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242例,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血液报废81例。 结论 献血者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提高导致血液报废最多,为此应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技术和专业技能,加强血液储藏管理水平。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124-02

    伴随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和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无偿献血者的热情值得肯定和鼓励,然而血液报废率的提高却给血库和医院带来了诸多困扰,所以血液样本的检测和保管便愈发重要,因此有必要对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6600份血液样本,均进行相应的血液检验,检验项目分为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验和艾滋病毒抗体的检验。所有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的初检、复检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生物制品采用的鉴定标准执行,并且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

    1.2 实验仪器

    血液样本检验仪器:Authos34ort酶标仪,Famel16/20酶免疫处理系统[1]。

    1.3 方法

    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的检测采用速率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和艾滋病毒抗体检测采用双抗原夹心法[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采用间接法。对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即时检验的方式对血袋进行检查[3]。

    2 结果

    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①即血液样本本身检测不合格存在的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提高、梅毒呈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呈阳性、艾滋病毒抗体呈阳性;②血液管理不善,即由血袋过期导致的血液报废、血袋由于外因破损导致的血液报废以及标签缺失致使医护人员将正常的血液错当报废血液处理的3种管理不善造成的血液报废[4]。

    通过对6600份血液样本的检测,得到不合格的血液样本共计323份。其中,血液本身检测不合格报废共242份,占总检测数量的3.67%;血液管理不当导致血液报废共81份,占总检查数量的1.23%。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本研究660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经分析可见,总结起来有两大方面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梅毒感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以及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致使无偿献血者自身的血液报废问题;其次,由于血液藏储过程中管理不善即血袋过期导致、血袋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破损情况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的血袋标签脱落进而导致的血液报废[5]。

    由表1的数据可见,血液检测不合格的重要指标是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提升。鉴于可导致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提升的有多种情况,如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传染性肝炎以及服用特殊药物等都会导致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的提升,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其指标升高,如长期饮酒、过度运动或者疲劳等,因此对无偿献血者应告知献血的相关事宜[6],尤其是采用献血车采血的,对于疲劳、运动后或是饮酒后的无偿献血者应告之改日进行,否则即便献血亦有极大可能成为报废血液。

    从表2可看出,导致血液报废的另一种原因是血液储藏管理不善。即血袋过期导致的血液报废、血袋由于外因破损导致的血液报废以及标签缺失致使医护人员将正常的血液错当报废血液处理3种情况[7]。本次统计分析发现,对于血液储藏应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同时注意对采血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行严格、规范的培训,以确保从采血到血液储藏的各个环节不出现血液报废的问题[8]。

    由此可见,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报废主要是血液储藏管理不善以及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导致的。针对此两点,应广泛开展血液感染预防的宣传工作,将乙肝、丙肝以及肺结核等病症的传统渠道和基本信息告知人们,以便人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对献血的相关要求和条件亦应明确,如献血前不得饮酒、最好空腹献血等等,另外应加强自身血站的血液储藏管理水平,严格监控血液的存取流程,如此才能将血液报废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卢晓卉,齐玉萍,王海潮,等.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及对策[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167-2168.

    [2] 张西春,曹丽,王晓华. 西安地区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37-238.

    [3] 曲兵兵.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 医学检验,2012,4(18):128.

    [4] 孙晓敏.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180-182.

    [5] 巫贡晓,兰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7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