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367240
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吴建萍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1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11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的痊愈率(60.0%)明显优于对照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组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干预组服务态度、病房巡视、操作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病房环境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96.8±2.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1±3.7)(P < 0.01)。 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护理满意度;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116-02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同时实施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是溶栓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经严格筛选后符合溶栓指征的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0例。纳入标准:①发病时间<6 h;②具有脑血管病表现,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1 h,且NIHSS评分4~22分;③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④年龄40~80岁;⑤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严重糖尿病、血液系统及出血倾向的疾病。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1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11例,同时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遵医嘱给予随机对症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总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先于1 min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其余90%的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内滴注完毕;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舒血宁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甘露醇等常规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家属对溶栓疗效的不确定性,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此,加强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溶栓的方法、步骤及如何配合治疗,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1.3.2 积极做好溶栓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溶栓的准备工作。遵医嘱采集必要的血标本,并将检验结果迅速通知医生;备好溶栓药物,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准确应用溶栓剂;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剂量和方法。

    1.3.3 溶栓中的护理 配合医生准确输入药物,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等,每15分钟测量血压1次[2]。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再灌注脑损伤、血管再闭塞症状及并发症等。

    1.3.4 溶栓后的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溶栓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做好口腔、气道、皮肤及管道护理。督促翻身的患者应建立翻身卡,按时2 h翻身1次。另外,鼓励患者将痰液轻轻咳出,保持气道通畅,保持各管道通畅,如氧气管、鼻饲管、尿管等。溶栓后第1个24 h尽量避免动脉穿刺,避免局部诱发出血;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稳定,给予营养丰富、优质蛋白、维生素、适量纤维素饮食。患者病情平稳48 h后,应为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

    1.4 疗效评价[3]

    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

    制定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病房巡视频率、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病房环境5个方面,每项20分,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否则认为不满意[4]。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