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31123
实施健康教育对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周群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的91例ICU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自评量表得分。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及躯体化等5个因子均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ICU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均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健康教育;ICU;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110-02

    ICU病房的医疗设备较为先进,可以对急、危、重及大手术后患者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不仅可以使患者病情的变化得到及时发现,也可以在患者有生命危险时为抢救措施的实施赢得时间。ICU病房有其独特的特点,不仅患者病情重、变化大,具有较快的进展速度,而且家属不能陪护。除了疾病本身会对ICU患者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外,其他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所以ICU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较大。有报道表明,心理障碍在ICU患者中的发生率约14%~72%,焦虑、不安、恐惧及抑郁等均为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疾病的治疗效果会受到患者不良心理的直接影响,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所以如何改善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笔者所在科室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ICU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期对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起到改善作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的91例ICU病房患者,其中男51例,女4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47.5±3.9)岁。其中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本次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能够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按照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组,其中大手术后、肺部疾病、心脏疾病的患者数分别为38、25、17例,其他为11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只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46例除了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外还给予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其疾病的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

    两组都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其内容及方式具体如下:①口头讲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其讲解病情,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使患者对疾病的过程及症状有一定的了解,对疾病的用药及危险因素的处理能够正确地掌握;对于各种监测仪器使用的目的要详细向患者讲解,使其对监测仪器的注意事项有初步认识,使其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使其明白术后恢复期锻炼对于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及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等,使其对疾病有一定了解,缓解患者脆弱的心理状况,消除恐惧心理;此项可在治疗护理时或者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时进行。向患者讲明医院的具体探视时间,这样可以方便患者的家属来医院探视,以满足患者对亲情的需要。②提问问答:对患者要进行鼓励,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出,解答工作则由护士完成,此外,对于以前已经讲过的内容则采用向患者提问的方式或者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同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不仅能够增加患者之间的相互鼓励支持,有利于其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加强战胜疾病信心,而且使患者加深对讲解内容的了解,方便医务工作者对其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有的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不能进行语言交流,讲解内容可通过其他非语言方式来进行表达,比如使用手势、口型、图片及肢体语言与其进行沟通[2]。③示教模仿:给予患者示范操作,有的患者术后进行卧位、翻身及早期床上功能训练等,示教完毕后由患者进行重新演示,目的是要患者对模仿的动作达到熟练掌握。向患者传授音乐疗法,这对心理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减少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使负性心理得到显著减轻[3]。④健康教育宣教:根据患者的情况自行制定各种小册子及宣传图片并向患者发放,便于患者阅读健康教育的内容,医务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定期抽查[4]。

    1.3疗效评价

    健康教育的效果从患者的心理状况方面进行比较,心理状况的评价方法采用SCL-90量表[5],共包括5个因子,即焦虑、恐惧、敌对、抑郁及躯体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标准为a=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明显较低的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及躯体化因子得分,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讨论

    ICU病房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而住院,疾病对于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患者精神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ICU患者病情较重,进展速度较快,同时医院病室又有非常严格的消毒隔离要求,基于以上各点原因,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目的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所以,不同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差别较大。尽管病房所拥有的抢救设备完善、先进,医疗护理也非常周到,但是在监护期间仍然有不少患者有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出现,严重的甚至对疾病的治疗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严重影响预后[1]。

    笔者对我院治疗的ICU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在普通护理外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6,7]。研究中通过口头讲解、提问问答、示教模仿及健康教育宣教等不同的方式对ICU病房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研究中发现,不良心理反应包括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推测其原因可能是:①由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也可能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恐惧,对于疾病预后的担心所造成。②对于ICU特殊环境的不适应,医院的环境较为陌生,由于不允许家属陪护,同时对于监护病房中各种监护设施不了解,感觉医院生活较为单调,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③孤独绝望的心理,患者对ICU病房的人和事物都非常陌生,大部分的行为均为医护人员所要求,同时大部分患者的医疗知识较为匮乏,不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而且对于手术情况也不是非常清楚,导致患者孤独、烦躁不安等各种心理;此外,病情严重的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态度较为悲观;还有ICU病房需要较高的住院费用,使患者的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态度。④无助、依赖的心理,患者在监护病房所得到的照顾较为全面,同时患者认为在监护室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离开监护室[8]。

    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给予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具有明显较低的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及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相关报道一致[9]。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