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31100
多潘立酮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黄普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6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评分。 结果 6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治疗后胃电图胃电主频率比和胃电主功率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SDNN、SDANN、SDNNindex、rMSSD、LF、HF、LF/HF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力,改善交感和迷走神经平衡失调,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性胃轻瘫;多潘立酮;黄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587.2;R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063-02

    胃轻瘫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出现餐后上腹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高血糖引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特别是迷走神经受损而引起胃肠功能低下。在临床治疗时多给予促胃动力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本文观察多潘立酮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在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6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具有胃轻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胃轻瘫症状持续2周以上。上述患者均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和肠镜检查等,同时排除胃肠道肿瘤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肠道梗阻患者、炎症急性期患者。上述患者对本文实验均知情同意。所选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56.3±6.7)岁,糖尿病病程平均为(8.9±4.1)年,胃轻瘫症状发生在糖尿病确诊后。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10003,10 mg/粒,批号:090211)每次10 mg,每天3次,饭前服用,连续应用2周;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99,10 mL/支,批号:090514)(10~20) mL/d,60 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2周。

    1.3 观察指标

    测定本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胃电图改变情况:采用胃肠功能监测仪测定,主要观察胃电主频率比(PDF)和胃电主功率比(PDP)。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采用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观察全程平均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标准差(SDNN)、全程5 minNN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每5分钟的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SDNN和SDANN可反映出交感神经张力;观察全程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MSSD可反映迷走神经张力;观察低频范围内功率(LF)、高频范围内功率(HF)、低频和高频指标(LF/HF),LF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HF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LF/HF比值越高,提示交感神经张力越高[1]。

    1.4 临床症状评分[2]

    根据患者出现胃脘胀满、早饱、恶性呕吐、厌食、嗳气5方面症状进行评定分级。对于每个症状来说,共分为5个级。其中0级为无症状;1级为偶有症状但程度较轻,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2级为症状有所改善,但不及1级;3级为症状发生频繁,影响到患者生活治疗;4级为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和工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测定结果比较

    60例患者治疗后胃电图胃电主频率比和胃电主功率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60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SDNN、SDANN、SDNNindex、rMSSD、LF、HF、LF/HF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胃脘胀满、早饱、恶心呕吐、厌食、嗳气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长期高血糖存在可导致机体发生内脏神经损伤,糖尿病性胃轻瘫是在糖尿病基础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胃动力低下的临床综合征,属于糖尿病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迷走神经脱髓鞘病变有关,当迷走神经发生上述损伤后,其传导发生障碍,在胃动力方面表现为胃窦部压力显著下降,胃排空延长及胃蠕动节律发生紊乱[3,4]。在临床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时缺乏有效的客观症状,多依靠主观症状进行诊断。心率变异性分析是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以观察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通过对SDNN和SDANN测定有助于了解交感神经张力,而测定rMSSD可以反映迷走神经张力,LF与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都有关,HF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LF/HF可以反映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情况,通过上述指标测定能够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衡情况,进而反映胃动力和胃排空情况。

    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能够提高糖原合成酶活性,从而促进糖原合成,提高胰岛素受体底物活性使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增强,促进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血糖有降低作用[5-6]。多潘立酮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提高胃平滑肌的收缩力及其蠕动,促进胃内容物及液体的排空,在促胃动力方面应用广泛。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治疗后患者胃电图PDF增加,PDP增强,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上述结果提示,多潘立酮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时可以改善患者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失调,显著提高患者胃动力,改善胃排空。

    综上所述,多潘立酮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力,能够改善交感和迷走神经平衡失调,治疗效果显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