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11148
PCT、hs—CRP和血小板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及与病情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胡新德 刘宝涛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PCT、hs—CRP和血小板水平,计算三者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敏感性=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性=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同时,观察败血症组患儿恢复期与疾病初期PCT及hs—CRP、血小板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PCT、hs—CRP及血小板水平比较

    败血症组患儿PCT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血小板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PCT、hs—CRP及血小板水平比较(x±s)

    2.2 PCT、hs—CRP和血小板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PCT、hs—CRP和血小板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84.8%、69.7%和53.0%,特异性为75.0%、50.0%和22.5%,见表2.

    表2 PCT、hs—CRP和血小板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

    2.3 新生儿败血症者PCT、hs—CRP及血小板水平与病情的关系

    败血症组患儿恢复期PCT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血小板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初期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新生儿败血症者PCT、hs—CRP及血小板水平与病情的关系

    3讨论

    目前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金标准仍是血培养,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及耐药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方法除耗时长外,还可能出现假阴性。且临床中给新生儿取血较为困难,而用0.5 mL血液进行检测的假阴性率可达60%左右。白细胞也是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但其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较多,计数结果与患儿体质、取血部位及哭闹有关。本文旨在研究新生儿败血症PCT、hs—CRP和血小板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及与病情的关系。

    PCT正常生理状态下是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的一种降钙素前体,当发生败血症时,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也可大量产生[2]。PCT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半衰期是25~30 h。新生儿败血症急性期PCT显著升高,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当患儿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后又降至正常[3]。因此PCT即能做为诊断指标,又可指导临床治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hs—CRP和血小板。新生儿败血症血小板下降,主要是其在穿越血管过程中与内皮细胞、白细胞等互相作用,被隔离在内皮。机体凝血系统激活,循环半衰期缩短,引起血小板数目减少[4]。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时相蛋白,在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可血清浓度迅速升高,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修复有关[5,6]。CRP在炎症发生后6~12 h即能测出,当疾病恢复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具有检测便捷、定量准确的特点。由于新生儿肝脏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的原因,机体产生CRP较少,常规CRP检测无法测出。hs—CRP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检测CRP的敏感方法,对于感染性疾病、组织损伤及恢复期的筛检、监测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败血症组患儿PCT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血小板水平显著下降;PCT、hs—CRP和血小板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84.8%、69.7%和53.0%,特异性为75.0%、50.0%和22.5%;与疾病初期相比,败血症组患儿恢复期PCT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血小板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PCT、hs—CRP和血小板水平可用于辅助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且能反应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PCT、hs—CRP和血小板水平能较好地反应患儿病情变化,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维勤,肖甜甜,余加林. 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准确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6):412—419.

    [2] 周永贤,黄瑞玉,周才,等.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1, 32(5):629—630.

    [3] 戈海延,王丹华.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方法探讨[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8,11(5):296—3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8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