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1299
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对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沈栋
第1页

    参见附件。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x±s)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抗胆碱能药物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02)4 mg、α受体阻滞剂可多华(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73)4 mg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可多华4 mg口服,1次/d。持续口服12周,评价疗效。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进行排尿次数及尿量记录,并观察不良反应。

    1.3 膀胱功能检测方法

    患者晨起饮水憋尿,以室温2%呋喃西林溶液以50 mL/min进行膀胱灌注,采用Laborie—EKO型尿动力检查仪和测压导管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逼尿肌收缩力(Pdet)、尿量(VV)、残余尿量(PVR)。治疗前后各行一次检测评价治疗效果。

    1.4 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进行膀胱功能检测并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2]、BPH国际协调委员会推荐的生活质量评分表(quality of life,QOL)[3]评价治疗效果。IPSS总分0~35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QOL总分0~6分,分数越高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以(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Qmax、Pdet、VV、PVR、24h排尿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Pdet、PVR、24h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VV则显著升高(P均<0.05),Qmax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各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Pdet、PVR、24 h排尿次数下降及VV升高均较对照组显著,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IPSS及QOL比较

    治疗前两组IPSS、QOL评分均偏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2周治疗期间观察组6例(11.11%)、对照组5例(9.26%)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9,P > 0.05)。两组均出现α受体阻滞或M胆碱受体阻滞导致的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口干、便秘、胀气、疲倦等不良反应,但症状程度较轻,患者可耐受,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无中途退出治疗病例。

    3 讨论

    BHP导致膀胱出口梗阻,排尿阻力增加,逼尿肌需要不断增强收缩力克服阻力排尿。早期代偿反应出现不稳定性膀胱,逼尿肌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细胞间电耦连增加,引起逼尿肌自发性活动增强,收缩力升高,尿意容量减小,出现尿频、尿急、单次尿量少等症状[4,5],进一步发展将导致逼尿肌神经支配破坏,收缩功能受损,出现低收缩力、高顺应性膀胱,导致膀胱功能的严重障碍[6]。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排除最大逼尿肌压<40 cmH2O存在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可能的DO患者。

    α受体阻滞剂通过选择性竞争阻滞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效果,用于BHP的治疗可能松弛前列腺基质、包膜及膀胱颈平滑肌,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降低下尿路张力异常导致的高阻力,改善膀胱排尿功能。舍尼亭是新一代的M胆碱受体阻滞剂,对膀胱M胆碱受体具有高特异性,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抑制膀胱及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7]。本研究对比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与单用α受体阻滞剂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Pdet、PVR、24 h排尿次数均显著降低或减少,VV则升高,说明逼尿肌兴奋性降低,尿急症状缓解,24 h排尿次数减少,尿频症状改善,单次排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潴留的症状减轻,而对患者Qmax的影响均不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较对照组的单用α受体阻滞剂具有显著优势。

    由于排尿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IPSS、QOL评分均偏高,说明前列腺症状较严重,生活质量较差,治疗后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说明症状得到较大的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而观察组改善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提示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DO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起到解除前列腺、膀胱及逼尿肌的紧张状态,而且选择性更强。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表明两者联用安全有效。由于舍尼亭应用了缓释技术,与α受体阻滞剂联用每日1次,并不增加服药次数,也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两组均无患者退出治疗。但由于两者联用增强了对逼尿肌活动的抑制作用,必须严格应用范围,对逼尿肌功能受损,收缩力降低的患者禁用[8]。

    综上所述,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能有效缓解BHP伴DO的下尿路症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适用于逼尿肌收缩力异常增加的患者,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鹏,武治津. 多沙唑嗪控释片短期服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下尿路症状及IPSS评分的影响[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0):2826—2829.

    [2] Nevill TJ,Shepherd JD,Sutherland HJ. IPSS poor—risk karyotype as a predictor of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following 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2009,15(2 SUPPL.2):205—213.

    [3] Kuo YC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