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26期
编号:12311348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6期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关于AD的研究进展迅速。除三种公认的发病机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神经原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基因突变学说,现在的研究认为,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类朊蛋白机制参与。新的诊断标准中进一步肯定了生物标记物在AD诊断中的价值,并强调区分研究用途及临床使用的重要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及诊断的突破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抗淀粉样肽策略、分泌酶调解抑制剂及疫苗免疫治疗有望成为AD治疗的新途径。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6—0016—03

    Research progress of Alzheimer disease
, http://www.100md.com
    GAO Lixia1 LU Liping1 TANG Yanan1 CHENG Junying2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Lishui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Lishui 32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Ningbo Sixth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000, China

    [Abstract] Alzheimer disease (AD)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ementia,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rapid progress of AD. Recognized the pathogenesis of AD in addition to three kinds: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tau abnormal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β amyloid (Aβ) toxicity; gene mutation theory, the pres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many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may have the class of prion protein mechanisms involved. The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urther affirms the value of biological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AD, and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esearch purposes and clinical use, has good clinical utility. The breakthrough in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of A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ti—amyloid peptide strategy, the mediate inhibitor of secretion of enzymes and vaccine immunotherapy are expected to become the new ways of AD treatment.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Alzheimer diseas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herapy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AD是一种具有年龄相关性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疾病[1,2]。2010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ADI)报告统计,全世界约有3 560万人患痴呆,约占全球总人口的0.5%,痴呆人数占60岁以上人数的5%~7%。预计2050年痴呆患者数将达到11 540万人。2010年全球因痴呆的经济付出为6 040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癌症和心脏病。因此,AD正成为一个重大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和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对AD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发病机制

    AD有以下三种公认的发病机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神经原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基因突变学说。
, 百拇医药
    1.1 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神经原纤维缠结

    微管系统是神经细胞骨架成分,由微管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组成,tau蛋白是一种含磷的含量最高的微管相关蛋白。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平衡维持着微管的稳定[3]。研究[4]显示,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就是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这些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丝样沉积物沉积于神经元,导致神经元的损害。脑脊液中磷酸化tau蛋白T181、T231和总tau蛋白水平升高,对诊断AD具有临床意义[5]。因此,降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过程,可能对AD患者的神经元纤维退化有抑制甚至逆转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类朊蛋白机制参与。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药学院神经病学家Marc Diamond及其同事也发现错误折叠的tau蛋白聚集体,在脑部会形成病理性缠结,这种错误折叠的tau蛋白也会促进正常折叠的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并且发生聚集,这份研究发表在2009年5月8日JBC上。在2009年7月,欧洲研究者报道了在体内的同样发现,把包含错误折叠的tau蛋白的脑提取物注射到小鼠脑部,会激发tau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并由注射部位扩散至邻近脑组织,这份研究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Diamond认为:如果tau蛋白聚集体是从一个细胞跳向另一个细胞来传播疾病,而不是在细胞内部缓慢地增大,这就为用抗体或者其他分子阻止它们进入细胞内部提供了一个机会。他的研究小组正着手设计抗体分子以特异性封闭错误折叠的tau蛋白。, 百拇医药(高丽霞 卢丽萍 汤亚男 成俊英)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