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887248
动态血糖交叉分析瑞格列奈对血糖漂移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李 舸 李海峰
第1页

    参见附件(1998KB,3页)。

     3 讨论

    瑞格列奈是一种有氨基酸结构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其降糖机制主要是通过关闭ATP敏感的钾通道而刺激胰岛素从胰腺B细胞释放。与格列齐特等传统磺脲类药物不同,瑞格列奈的吸收更快、作用迅速、半衰期短、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更短。餐时服用可特异性地恢复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国外研究证实,餐时应用瑞格列奈较磺脲类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更稳定,控制全天血糖的疗效及稳定性更佳,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对餐后血糖的疗效控制尤为显著[1,2]。

    有研究表明[2],瑞格列奈所引起的胰岛素释放是葡萄糖依赖性的,即当葡萄糖浓度非常低时,瑞格列奈对胰岛素释放的刺激作用减到最小,当两餐间不需要过多胰岛素分泌时,瑞格列奈不再继续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瑞格列奈进餐则服药、不进餐则不服药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控制了全天血糖的稳定性,意味着可以减少血糖漂移幅度。

    血糖漂移或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性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与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降低成正比[3],但是随着血糖控制达标,低血糖发生机会明显增加,特别是夜间无感知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制约着糖尿病的治疗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取血前8~12周的血糖水平,是监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它不能完全解释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相似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其血糖漂移的幅度可以不同,而血糖漂移幅度大的患者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因此理想的血糖控制要综合考虑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漂移这两方面的因素[4]。已有的研究清楚地显示血糖漂移或血糖波动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提示血糖水平不稳定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性的作用可能超过血糖绝对水平的作用[5]。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了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作用,并将其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其缓慢的代谢动力学使其对血糖漂移的预测作用十分有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