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883432
家兔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模型的建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5日 文 睿 王 清 何仁建
脊膜损伤,动物模型,脊膜囊肿,长期存活,不同类型,胸腹联合切口,椎管造影
第1页

    参见附件(1729KB,3页)。

    文睿 王清 何仁建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摘要】目的建立能长期存活的家兔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实验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1.75~2.5kg,普通环境饲养,3~6月龄,随机分为四组。均作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推开腰大肌,显露T12~L2椎体左侧壁,分离L1腰动脉,切断并结扎,充分显露椎体后,行L1椎体次全切,显露硬膜囊。每组动物分别制造胸腰前路术中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类型:A组:单纯线性脊膜切开0.5cm,B组:单纯线性脊膜切开1.0cm,C组:脊膜缺损0.25cm2,D组:脊膜缺损0.5cm2。术后30d行椎管造影CT扫描,美蓝灌注试验及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脊膜均愈合;B组:脊膜愈合4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2例;C组:脊膜愈合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3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D组:漏口缩小但未闭合5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1例。各组均可见脊膜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脊膜变厚。可见非坏死性炎性浸润。脊膜原切口处有瘢痕组织形成。结论经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显露T12 ̄L2椎体左侧壁、分离,切断并结扎L1腰动脉后,行L1椎体次全切,显露硬膜囊,制造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是建立能长期存活的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模型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胸腰段 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动物模型 脊膜囊肿 家兔 长期存活 不同类型 胸腹联合切口 椎管造影

    【分类号】R687.3;R-332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3]。建立可重复实验的脑脊液漏动物实验模型是研究脑脊液漏预后与转归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尚无相关动物实验模型报道。我们实验旨在摸
------
     [摘要]目的建立能长期存活的家兔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实验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1.75-2.5kg,普通环境饲养,3-6月龄,随机分为四组。均作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推开腰大肌.显露T12~L2椎体左侧壁,分离L1腰动脉,切断并结扎,充分显露椎体后,行L1椎体次全切,显露硬膜囊。每组动物分别制造胸腰前路术中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类型:A组:单纯线性脊膜切开0.5cm,B组:单纯线性脊膜切开1.0cm,C组:脊膜缺损0.25cm2,D组:脊膜缺损0.5cm2。术后30d行椎管造影CT扫描,美蓝灌注试验及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脊膜均愈合;B组:脊膜愈合4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2例;c组:脊膜愈合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3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D组:漏口缩小但未闭合5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1例。各组均可见脊膜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脊膜变厚。可见非坏死性炎性浸润。脊膜原切口处有瘢痕组织形成。结论经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显露T12-L2椎体左侧壁、分离,切断并结扎L1腰动脉后,行L1椎体次全切,显露硬膜囊,制造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是建立能长期存活的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模型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胸腰段;脊膜损伤;脑脊液漏;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03-10-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2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