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2期
编号:11983052
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了全球半数以上人口,中国也是一个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人HP感染率为42%~90%。HP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微需氧菌,与胃、十二指肠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胃癌演变的始动因子,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关系,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Ⅰ类致癌因子[1],所以HP感染的治疗是HP研究的重点[2]。多年来,抗菌素的滥用及不规则治疗等因素,幽门螺杆菌耐药率有不断上升趋势,所以近几年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案、探讨含有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研究、在各地掀起了热潮。

    1 左氧氟沙星在一线方案中的应用

    理想的HP根除方案应符合安全、有效(根除率>90%)、简便、经济的标准。质子泵抑制(PPI)或铋剂联合2种抗菌素的三联疗法被认为是根除HP的一线用药[3]。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共识意见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为PPI/RBC(雷尼替丁枸橼铋)+C(克拉霉素)+A(阿莫西林)/M(甲硝唑)。由于克拉霉素及甲硝唑耐药率上升较快,用标准的一线方案其根除率有明显下降趋势,近年来许多研究含有左氧氟沙星的新三联疗法、在HP根除率方面与标准的三联方案比较,疗效明显增加。韩国的Lee等[4]和国内的陆芹等、束庆文等人的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其HP根除率为90%,虽然与不含左氧氟沙星的标准一线方案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三联一线疗法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