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20
编号:13829013
中医药在气虚血瘀型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0
     站在中医角度展开讨论, 气虚血瘀为病机, 是指气虚推动无力而导致血瘀, 形成气虚与血瘀并存的病理变化。气为血帅, 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正常推动, 若元气亏虚, 无力行血, 则血行缓慢, 停留而瘀。《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云:“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临床常见身疲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之症, 又有瘫痪、麻木或窜痛等血瘀之表现。此以气虚为本, 血瘀为标, 治宜补气益气为主, 兼以活血行血, 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4]。临床表明, 血气循环不顺畅是诱发多种疾病的根源, 同时也是慢性疾病得不到好转的主要原因, 因此给出了“久病必有瘀”的结论。中医书籍《素问·调经论》曾提到“寒气集中在胸部而无法消散, 那么温气则无, 只留下寒气, 血凝泣, 脉络不通畅。”要想使人体各项机能恢复常态, 就要确保气血的通畅。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伴有炎性损伤与血管内皮损伤, ET、NO、CRP及NT-proBNP为临床中常用的评价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客观指标。根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内容, NT-proBNP为评估心脏功能的相关指标。而ET与NO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强力调节作用的拮抗对抗血管活性物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9 字符